2003年 小常庄

  时间:2003年12月18日-20日

      
  下午的阳光照在崭新的铁轨上,路基清洁无痕,簇新洁白的水泥枕木在田野里划出一道弧线,几个放学的少年在铁轨上玩耍,这是刚竣工的宁西铁路,南京至西安,从小常庄向南走几百米即可看到。原本定于2003年12月15日正式通车,现在推迟到2004年1月7日,唐河是一个大站,小常庄差不多是这个县离该站最近的一个村,这一年大家都在念叨铁路的事。
  处在312国道边的小常庄知道交通便利带给他们的好处,村民杨长志更是期盼早日通火车,他种了16亩经济林“雪松”,客户遍布西安,北京,用于城市街道绿化。下午4点,他在自家院子重建他的小洋楼,这得花掉他6万块,老婆孩子在旁边端茶倒水,他志得意满。1996年,他是全庄第一个种雪松的人,是他在唐河县中学教物理的叔叔给他出的主意,1998年,他种下的第一批树苗开始为他赚钱。一亩地种约100棵树苗,村支书说他今年最贵的一棵卖到450元。当着村长的面问及收入,他瞄了村长一眼,笑了笑只是挠挠头。
  小常庄村支书付军杰说,这一年小常庄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乡亲们都觉得钱越来越重要了。体现在种庄稼的越来越少,种经济作物的越来越多,不用乡上动员,村民们自己开始琢磨什么赚钱,什么有钱赚种什么,以前是有十亩地,八亩种粮食二亩种经济作物,现在则是至少七亩地要种菜、豆、棉花。显然,乡上和村上都对这种做法表示鼓励。村委会对面的一个小小豆制品加工点生意很忙活,常金生一家各按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作坊负责把附近几个村民的豆子加工成“人造肉”,不收任何费用,常金生只要加工时榨出的豆油,今年种豆子的村民多,常家的生意也忙,最多时一天能加工出十来斤豆油,一斤油卖三块六毛钱,老常头看起来挺乐。
  晚上9点,一辆大客车会从唐河县开出,里面挤满了方圆数里乡村的青年男女,疾行20小时直奔广东东莞。正值农闲时期,各个村子都变得空荡冷清,青年人都愿意去南方打工,等到次年5月农忙时再回来。这些短工大都在玩具、制衣、制鞋厂,早有在那边的同乡给联系好。半年多的时间,最少能带两三千元回来。青年人走了,只剩下老人孩子,在小常庄,这种冷清是明显的,正午时分,村里一片寂静,狗见了人摇着尾巴但一声不吭。
  24岁的惠林超在外打工四年后去年回到小常庄,在国道边开了个小百货店,11月份经人介绍和大和屯乡的一个姑娘结了婚。结个婚除自家房子外他花了1万元钱,其中6000现金给女方家,3000元买家具,女方则陪嫁了摩托、冰箱、沙发、空调,洗衣机。村支书说这是小常庄婚嫁的基本模式。74岁的常全举是村里的困难户,一辈子一个人过,守着一个四处漏风的小泥屋。村里和邻里会常来看看他,下午两点常老汉端着刚吃完的空碗,神情有点些木讷。
  紧挨着村委会的小常庄小学学生散乱的坐在操场里答题,这是单元考试,这样散坐可以防止互抄。四周很安静,几只母鸡被我们一行惊动,哗的一下竟飞起七八米高数十米远,看得我直发楞,村支书说,这有啥可奇的,俺们小常庄的鸡晚上都睡在树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