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幽默?

直到今天,科学家对幽默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个原因是研究起来过于复杂。科学家们仍然在尝试回答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笑话在生物学上的功能是什么。

责任编辑:朱力远

2012年10月3日,香港尖沙咀,刘嘉玲在岳敏君的系列雕塑“傻笑人”前面。 (CFP/图)

直到今天,科学家对幽默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一个原因是研究起来过于复杂。科学家们仍然在尝试回答类似于这样的问题:笑话在生物学上的功能是什么。

两个猎人在树林里打猎,其中一人突然倒地。他看起来停止了呼吸,目光变得呆滞无神。另一人不得不掏出手机拨打急救电话。他喘着气说:“我朋友死了!我该怎么办?”接线员说:“冷静。我能帮你。首先,让我们确定他真的死了。”片刻沉寂之后,听筒里传来一声枪响。回到电话上,那人说:“好了,现在呢?”

这是“世界上最好笑的笑话”。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 Wiseman)在十多年前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当时想要发现在不同国家、文化和人口构成中最广泛接受的笑话。

用怀斯曼的解释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觉得一个笑话好笑,有时候是因为它让我们觉得比其他人优越,有时候是因为某种不协调,还有就是减少了引起焦虑的事件对我们的影响。这个猎人的笑话满足了所有三个元素:我们感到自己比那个愚蠢的猎人优越,意识到了他误解接线员所产生的不协调,笑话还让我们针对自己的死亡焦虑发笑。

香港城市大学的张宙桥及同事最近发表的针对香港、澳门和广州的大学生的调查揭示出,尽管三座城市的文化环境不同,但不同类型的笑话对于减轻或加重痛苦所起到的作用却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比如,有亲和力的幽默对抑郁情绪有负作用,也就是它预示着较低的痛苦,而自我嘲笑式的幽默则正好相反。

早在公元前2500年中国的古籍中就出现了幽默内容,但直到今天,科学家对它的了解仍然很有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它研究起来太过复杂了。科学家们仍然在尝试回答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为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谢小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