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专题】寒门子弟更难找到好工作?
家境贫寒的学生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在总体就业岗位不足的前提下,家庭和社会背景对学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一部分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因家庭资源较少,或失去工作机会,或失去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但对于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孩子来说,改变命运最主要的一条路还是考大学。
责任编辑:李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家境贫寒的学生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
再过几天,今年高校毕业生的离校高峰即将到来。2013年是普通高校毕业生最多的一年,699万年轻人将何去何从?
从数据来看,近年来中国大学生未就业率不断上升。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30岁以下具有大学文凭者的未就业率只有0.1%,1990年增加到0.8%,2000年跃升至5.1%,2008年社科院抽样调查显示,这一数字已增加到11.2%。
就业不景气的原因各异,有整体经济发展放缓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用人单位选择的原因,当然也存在“结构性失衡”现象——大企业门庭若市,小企业门可罗雀,名校毕业生“不愁嫁”,一般院校学生一职难求。
除这些原因,另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是,在总体就业岗位不足的前提下,家庭和社会背景对学生就业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许多学者在研究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的代际传递时发现,一部分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因家庭资源较少,或失去工作机会,或失去找到好工作的机会。
“家境贫寒的学生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不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国际交流部主任陈永杰说。
还没有充分建立“能力本位”
2013年6月15日,智联招聘对今年通过他们网站投递简历的毕业生信息做了统计,发现近300万毕业生通过智联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但大小企业的就业机会完全不一样——规模在100人以上的企业,平均每个岗位能吸引73份简历,但20人以下的企业,数字是21份。
去什么样的企业就业,决定着收入和发展前景。为了一份好的工作,毕业生除了拼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李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