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四海】“儿童”是成年人的乌托邦?
心理学研究已经表明,个人暴力与儿童养育相关,严酷对待儿童,使儿童心理受创,他们成人后会运用暴力形式试图“雪洗”童年阴影。童年史家指出,“普通德国人”在战争中的作为,跟他们儿童期养育过程中受到的极端创伤心理相关。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津
性侵儿童心理受创,他们成人后会运用暴力形式试图“雪洗”童年阴影
2011年,捷克影片《利迪策》全球上映,再一次将人们的目光引向布拉格西北的这个捷克村庄。利迪策村是14世纪便有记载的中世纪村庄,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但1942年6月10日,纳粹血洗利迪策,成为这个村庄的梦魇。从清晨开始,焚毁村庄射杀成人和16岁以上的青少年。除9名儿童被认为血统纯正可经“驯化”为纯种“德国人”而送往德国育儿处受训外,其他女性和另105名儿童皆被转往集中营。这些孩子,只有17人幸存。利迪策村事件因而成为对人类历史“残酷”一词必不可少的注脚。
战后,世界各地出现许多新命名的“利迪策”来铭记“消失”的利迪策村。人们也没有忘记,战争从未让儿童走开,因此在利迪策村原址矗立起儿童群雕,纪念死去的儿童,并提醒成人关注儿童问题。
战争史家一直困惑于如何有效解释现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