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于见】炼油厂后面的文化冲突

炼油厂项目其实是一种基于西方历史和文明的制度。而如今,这种从拼音文字翻译过来的项目,被远涉重洋安置在异国他乡完全另类的语境中。它的制度依然是有效的吗?反对者的疑虑其实正在于此。事实上,人们看到的正是那些制度如何在本土一再地被修改、人情化、关系化、偷工减料等等“去上帝化”的所谓“中国化”

责任编辑:蔡军剑 实习生 王津

4月26日,福建漳州PX项目进入试投产前的设备调试阶段,这是年产80万吨对二甲苯(PX)的腾龙芳烃公司产区。位于福建漳州古雷半岛的腾龙芳烃公司对二甲苯(PX)项目以凝析油为原料,年生产对二甲苯80万吨。 (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图)

没有炼油厂,就不会有“万一”

某些大型工业项目一再遭到质疑、反对。当事者以为这仅仅是环境安全问题、技术问题,要相信科学,一切都可以解决。他们担忧民众对这些现代化项目的无知。比如炼油厂,当事者列举了许多数据,以及这些项目在西方起源地的成功案例。对此,民众完全可以确信无疑。炼油厂确实可以建造在距离居民区四百米的地方。事实上,就是福岛核电站周边也曾经安全地居住过一代人。

但是,就是最自信的当事者也无法保证“万一”的不发生。这种万一,与地震、火山、海啸导致的“万一”不同。天地无德,那种“万一”乃是人必须接受的,人一旦被抛入世界,那就是他与生俱来的命运。人类学会以此为乐,在与不可知的游戏与较量中创造了文明。但是,炼油厂项目的“万一”并非人必然的命运。没有炼油厂,就不会有“万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