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科目反思(四)】解除外语负担,增设科技史课程

外语最终只是少数人有机会使用,为什么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这不是在陪绑吗?科技史教授文科生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给予理工专业的学生一种历史感,一种哲学上的视角。就是说,科学史的课程可以在智力的趣味与关怀上打通两拨学生,让文科的学生喜欢科学,让理科的学生喜欢史学和哲学。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陈建宇

(向春/图)

科技史不是教授学生如何利用科学技术,而是教授他如何理解科技的重大发现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门课程的教授,极可能会诱导很多学生喜爱科学。

多少人学而不用的外语

外语和数学当然是完全不同的科目。如果说学习数学可能有三个功能:提升思维能力,测量智商的尺度,数学知识的使用,学习外语在前两功能上比不了数学。在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方面要弱于数学和语文。在智力类型上它似乎与语文相似,但在语言掌握的深度上,特别体现在写作能力上,外语与母语相距甚远,乃至中学外语学习所能测量的主要是记忆力。

但在我们的考量中,外语学习与数学学习在一个维度上有相似之处,就是日后的使用是高度存疑的。数学知识日后很难被多数人使用,是因为对多数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说,所学的数学知识过于高深了,所能使用的大约限于小学的算术知识。外语不能使用正相反,是因为还不过关,而这恐怕要算是次要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多数人日后的工作生活没有使用外语的需要。这样推论下来,外语学习的必要性就要比数学更可疑,因为它不具备数学提升思维能力和测量智商的功能。

最终只是少数人有机会使用,为什么成为全体学生的必修课,这不是在陪绑吗?我们非常有必要通过大规模的调查搞清楚两个事实。其一,学生们初中、高中、大学期间在外语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要搞清平均用时及不同用时组的时间花费情况。我相信这项时间支出是巨大的。所以也就极有必要展开第二项调查,多大比重的人口在毕业后使用了外语,分别是在何种程度上使用的。如果情况严重,即大多数人花费过很多时间学习外语,而日后很高比例的人口完全没有用场,我们就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