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的另一角 国企沦陷钢贸放贷生意
在钢贸融资链中,资金充裕的国企扮演起“二银行”的放贷角色。只是在这个癫狂的游戏里,同一批钢材往往被押给多家国企。直到现在,在许多上海仓库里,钢材都已经锈了,还没搞清楚究竟应该属于谁。而国企因这些钢材而造成的坏账,金额可能远超银行。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在钢贸融资链中,资金充裕的国企扮演起“二银行”的放贷角色。只是在这个癫狂的游戏里,同一批钢材往往被押给多家国企。直到现在,在许多上海仓库里,钢材都已经锈了,还没搞清楚究竟应该属于谁。
“躺着赚钱”的逻辑
一转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为钢贸商提供融资的,并非只有银行。最近几年,资金充裕的国企、上市公司都在钢贸融资链上扮演起了“二银行”的角色。
国企的先天优势是能从银行拿到低息贷款,一家分公司或子公司在一家银行的授信高达30亿到50亿,贷款成本是5%左右的银行利息,同期市场上的拆借利率在16%-22%不等,一转手就有10%以上的息差。
在钢贸圈里,以民营钢贸商为主,但也有像中国五矿这样的国字军——这些大型国企的下属子公司、分公司也在从事钢贸业务,但他们往往意兴阑珊。与其自己去赚辛苦钱,不如把贷款转给民营钢贸商,让他们去做业务,自己坐收利息。
于是,极度渴求资金的钢贸商与大型国企一拍即合。
在这种模式中,国有企业先帮助缺乏资金的钢贸商支付货款,钢材放在第三方仓库进行监管,一段时间后钢贸商再通过加付一定的佣金费用或者利息费用偿还资金后,以拿回钢材货权。
这种俗称“托盘”的融资业务始于2008年底。当时“四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多数投向“铁工基&rdq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