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专权:教育单一化的渊薮

对比或可透视出今天中国大学及其校长们的意识。清华大学的百年庆典,要在人民大会堂而不是自己的校园举行。清华大学校长认为:“取消学校级别很有必要,不过有些学校担心取消行政级别后,可能会造成学校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出现困难的问题”。而1922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则认为:“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赵若达

(向春/图)

副部级乃至正部级的冠冕,对一个智者,是一种抬举吗?一个顶级大学的校长在社会上和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时,应该自觉自己是代表一个系统出场的,矮化了自己就是矮化了这个系统。

校长的地位与意识

一个理想的现代社会中,应存在三个独立的系统:政治权力、经济生产、知识传承。古代社会不存在三者鼎足而立的情形,权力有打压其他两个系统的极大可能。但也不存在其他两个系统完全消融于权力系统的状态,非权力系统无此期望,惟力所不逮。在现代社会,我们既看到了权力令其他两系统彻底臣服的案例,也看到了三系统鼎足而立的情形。无疑,后者是平衡、稳定、损失小、可持续、发育充分的社会。

中央集权制曾出现于多个时空下。但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覆盖地域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发育最充分。中国权力形态的早熟和膨胀,导致其他两个系统难以充分发育。但限于前现代的技术力量,皇权难以覆盖到方方面面。乃至社会上有发达的商业交换系统和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商人,也有不侍奉科举的书院和少许思想者独立的声音。

是挟持了现代技术力量的集权制导致了其他两个系统彻底融化在政治权力系统中。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与政治几乎合一。当政治经济的全权制结构导致国民经济走到尽头时,改革开放发生了。在这三十余年中,经济系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独立性。自然,还远不能与成熟的现代国家相比。当今无数大学毕业生对公务员趋之若鹜,证明官本位威力依旧,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权力与利益的反映。与经济系统远不充分的独立性相比,教育系统尚相距甚远。教育、文化、传媒机构都还不允许民间自由进入,它要忠实地贯彻主导者的意志。

诸多表征都可以透视出大学卑微的性格。中国第一学府清华大学的百年庆典,要在人民大会堂而不是自己的校园举行。似乎大会堂的规格,领导的出席,才是学校的面子所在。那部纪念册,更是将清华校领导心目中政治家与学者的位置,如同水浒一百单八将一般清晰地呈现。清华大学校长这样认识“去行政化”:

“取消学校级别很有必要,不过有些学校担心取消行政级别后,可能会造成学校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时出现困难的问题……去行政化不是说把行政级别去掉就完事,应该有配套的制度。如果不要现存的行政级别,那么将来政府从学校里选人,将有怎样的制度衔接,这都需要考虑。比如政府部门需要学校里的人去当司长,或要调出一个副省长,这种情况下怎么跟现实中的用人制度相衔接?(中广网2010年3月8日)”

以下对比,或可透视出今天中国大学及其校长们的意识。

1922年3月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

“……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持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大学的事务,都由大学教授作组织的教育委员会主持。大学校长,也由委员会举出。……教育部,专办理高等教育会议所议决事务之有关系于中央政府者,及其他全国教育统计与报告等事,不得干涉各大学区事务。教育总长必经高等教育会议承认,不受政党内阁更迭的影响。”

翌年的“罗文干案”后蔡元培发表了《不合作宣言》:

《易传》说:“小人知进不知退。”…&h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