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国”,他们快受报应了

执政者把教育当成贯彻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工具,我觉得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把教育扭曲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很可怕。

专访台湾中国国民党文化传播委员会主委杨渡

 

  

 

“社会科教材课程标准,将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约各占三分之一,目前勉强可接受。”台湾历史学会理事长戴宝村在“声明”中辩称,“可是竟有人认为会压缩中国史的学习,教材内容教不完,甚至直陈是‘去中国化’,此与对岸中国的叫嚣指责颇相同调。”图为台湾翰林版“台湾史”、“中国史”、世界史本报资料图片

 

 

民进党的做法就是意识形态的新独裁

——杨渡

 

  在台湾历史学会厚达300页的修改名词“核检书”公布之际,中国国民党文传会主委杨渡在第一时间反应。
  “教科书内容涉及所有人民受教权,这样重大的教科书变化,竟未举办任何公听会,也未邀请全台教师团体、家长团体、学生团体参与讨论,尤其台湾历史学会根本无权发文给所有教科书出版社,‘教育部’此举等于回到过去戒严时代。”
  7月30日晚间,南方周末记者通过电话专访杨渡。与众说纷议不同的是,杨渡对“教科书修改”事件所持态度的坚决和强硬。


不仅是混乱,完全错乱!    
  南方周末:近日,你有发言说,台湾教科书修改5000个名词属于“违宪”,为什么这么说?
  杨渡:现在台湾的“宪法”基本上还是从1911年成立以来的中华民国的宪法?熏台湾的法统是中华民国的法统。在这次“教育部”修改的所有名词里,它大量地使用“两国”,把两岸关系归结为两国,以“台独”的意识取代“中华民国”的意识,用“台湾共和国论”,取代“中华民国论”。
  可是在台湾,“中华民国”没有被消灭以前,“台湾共和国”在没有建立以前,还是要遵守“宪法”,要遵守这个法统。比如,说课本有写:民国38年,国民政府在与共产党的战争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它要把“共产党”改成“中国”。事实上1949年以前,两边在打仗,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它就要求把“共产党”改成“中国”。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不太了解的一群人,这是其一,我指的“违宪”的部分。
  其二,也是对台湾的历史,对台湾人民过去的历史太不尊重。比如日本人统治台湾的时候发生的“西来庵”事件——这是台湾人民武装起义,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战斗,在人民起义事件中,日本人大量屠杀台湾人,台湾人民起来抵抗。他们把“起义”两个字改成“起事”,不尊重台湾人民反抗的意志与思想。
  南方周末:近两年,台湾的教科书不断地被修改,修改的整体倾向是“去中国化”,你怎么评价台湾教育当局不断对教科书修改的倾向?

  杨渡:最主要的是他们想要“台独化”,它没办法做到法理上“台独”,没办法在政治上做到“台独”。所以它就在名词、在历史遗址、年代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试图做到文化上的“台独”,切断中国和台湾的联系。中华民国从1911年就成立了,这个政权的历史在中国大陆曾经存在过。你怎么否定中华民国的历史和台湾的关系呢?芽这个历史的连接是不能这样切断的,不能想怎么切就怎么切。
  南方周末:依照教科书这种变更倾向,编辑出来的教科书会对台湾的新一代有什么样的影响?
  杨渡:我想对于新一代来说恐怕会造成更大的混乱,因为它试图把历史做一个断代。
  更重要的,它要教科书这样改,去掉“中国”,但是整个政府体制,整个“宪法”体制都还是中华民国政府,中华民国宪法,它等于是让学生面对现行体制去读一个跟现行的“宪政体制”完全不符合的教科书,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困扰。
  我不知道在“中华民国”体制下的“教育部”怎么会做出这样的教科书来。就是去否定自己的正当性,这样会造成台湾新一代人认知上的混乱。不仅仅是混乱,完全是错乱。

 

教育当政治,很不道德!    
  南方周末:教科书对历史的叙事会造成新一代人困扰。
  杨渡:让你觉得不可思议。比如说早期的移民,“漳州”的移民,“泉州”的移民,它要改成“中国漳州”的移民,“中国泉州”的移民,“闽南”,它叫“中国闽南”。它在刻意强调归属感,但是又造成事实上的混乱,比如台湾的“妈祖庙”,它要在前边加上“中国福建妈祖庙”,荒唐!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上它是无法割断的,你硬要扭曲它——难道你有一天会说“妈祖”是“外国的妈祖”吗?实际上这是对以往历史的伤害。
  南方周末:国民党中央将在泛蓝执政的18个县市全面抗拒教科书的修改,你在发言时说:“国民党将邀请具有公信力与学术良心的学者,共同编辑新的教科书。”国民党会这么做吗?芽具体怎么做?
  杨渡:目前来讲,会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做就希望邀请更多的老师共同参与,教科书的修改应该是公众参与的事情,不应该由少数几个人说了算。我们希望这18个县市的各个教育单位,在做新的教科书之前,先通过建立共识,做到民众、老师、家长共同参与,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共同的思考。
  希望把现在的教育问题摊开了谈,现在不只是历史教科书的问题,整个教育系统都有问题。包括现在的课本,一纲多本,各个课本被扭曲来扭曲去,动不动就更动,考试的教材被更动,考试的内容被更动,学生和老师都不胜其苦,不胜其扰。
  我想我们可能会扩大层面,一步一步地推动。但是这样的一种改革不是从国民党党部开始,而是还原到民众,还原到老师,还原到受教育的学生那里,让大家更多地参与。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像民进党那样变成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这样的话更多元,更有民众性,不至于变成意识形态新独裁。我觉得民进党的做法就是意识形态的新独裁。
  南方周末:我看到台湾主导历史教科书改革的是“台湾历史学会”,你对“台湾历史学会”怎么评价?
  杨渡:学术界的人都知道,“台湾历史学会”不是一个非常有公信力的机构,它更多的是一个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组织,并不是受到尊重的一群人。但是“教育部”赋予他们权力,让他们去检查教科书,检查完了把检查的结果作为“参考”发文给各个编教科书的书商,让他们“参考”做修改——他没有说你必须修改,他说你可以“参考”,问题是教科书内容的审查属于“教育部”,如果教科书拿去“教育部”审查,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不让你通过审查。这对书商也是很大的困扰。
  南方周末:马英九批评“教育部”对教科书的修改是重回“戒严的时代”,台湾在“戒严时代”,教科书的运作是怎样的方式?
  杨渡:在当年的台湾有一个“国立编译馆”来审查教科书,统一编辑,统一出版。后来教科书改革,教科书可以自由出版,各校愿意采用哪个版本,各校自己决定。本来教科书的出版已经自由化了,现在又回归到以前的“审查”,回到过去的时期,回到“戒严时代”,现在感觉整个教育界就是被意识形态所钳制。
  南方周末:5000名词可能也只是教科书变更的一个部分,台湾学生怎么应对这种频繁的变更?
  杨渡:它作为国家机器,学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只能团结老师、家长、学生一起来反抗它。教育是百年大计,政权的轮替、政党的轮替是很容易的,未来还会经过很多次的政权轮替,执政者把教育当成贯彻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个工具,我觉得是很不道德的事情。把教育扭曲为一个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很可怕。
  但是,我并不以为民进党对教育的操控就能够有效,我相信台湾很多的民众,更多的人相信教育是长久的事业,教育在于塑造人心,它可以帮你确立人生理想和价值标准,怎么可以因为你是中国人或是外国人你的价值观就受到限制呢?我们需要的是像胡适那样的自由思想者。现在民进党这样做会引起民众的反感。
  但是我想,很快他们就会受到报应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