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是怎样的战略筹码
2013年1月26日下午14时整,在陕西阎良某航空基地,“运-20”首飞成功,让李振波这位老空降兵,“对‘运-20’提升重装投送能力充满了期待。”它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独特需求的武器系统,会在设计上博采各家之长。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杨宝璐
“运-20”体现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为了制造出符合自身独特需求的武器系统,会在设计上博采各家之长。
“谢天谢地,它总算来了!”
“中国空降兵的发展,将不再受国外技术的制约。”空军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3年1月26日下午14时整,在陕西阎良某航空基地,“运-20”首飞成功,让李振波这位老空降兵,“对‘运-20’提升重装投送能力充满了期待。”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空降兵部队代表到俄罗斯考察时深受触动:俄空降106师几名女兵能实施重型坦克空降,而当时中国空降兵只能投放小件装备:一枪一背囊及小型迫击炮。
因此,官方代号为“鲲鹏”、民间冠以“大运”的“运-20”,被赋予了众多期许。
战略空军……没有时间表?
中国对大飞机的期待,持续了很多年。
即便在2012年11月珠海航展新闻发布会上,南方周末记者向中航集团张健副总经理询问,得到的回答是:“大运”……没有时间表。
或许大家还记得2011年2月17日,中国空军派出4架伊尔-76运输机赴利比亚撤侨,这几乎是空军运输机部队“镇山”家当。“伊尔-76大毛病不多,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