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谦 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

一个曾捧红了萧亚轩、刘若英、李玟、江美琪等歌手的资深音乐人,在唱片业行将就木的时代,努力地为音乐寻找新的出路。

一个曾捧红了萧亚轩、刘若英、李玟、江美琪等歌手的资深音乐人,在唱片业行将就木的时代,努力地为音乐寻找新的出路

姚谦坐在咖啡馆门口的椅子上,北京夏天的风一阵阵吹过来,有点干燥,带着沙。这对于在北京住了10年的姚谦来说早已习惯了,他说话时台湾腔里偶尔夹杂些儿化音,就像在台北和北京的两个家之间转换得那么自然。

他不做流行唱片也已经10年了。《鲁冰花》、《味道》、《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些旋律至今仍回旋在KTV包厢里,慢慢变成80后的集体回忆,有了些尘土味。对于姚谦来说,也是如此。

“我是唱片史的‘活标本’,”说这句话时,他并不感伤,略带自嘲地笑笑而已。“当网络兴起,我这个从唱片产业出来的人,放下自怨自艾的心理再重新面对音乐,突然觉得这对音乐来说不是浩劫,而是另一个开始。”这是他书中的一段话,乐观,一如他歌词的风格。

姚谦:台湾作词人、音乐人。历任点将、索尼、百代、维京、橙天华音等唱片公司负责人及总经理。二十多年来,成功打造出萧亚轩、刘若英、李玟、江美琪、赵薇、袁泉等众多歌手,是现今华语乐坛的重量级词人,代表作有《味道》、《我愿意》、《最熟悉的陌生人》、《鲁冰花》、《如果爱》等。

那时的星光

1980年代,大学毕业后,姚谦进入台南一家汽车公司做销售。两年下来,钱赚到了,但是不快乐,总觉得对未来没有期待。身体也出了毛病,得了十二指肠溃疡。难熬的时候,他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什么事情能让你快乐?”

因为从小喜欢音乐而且文笔不错,姚谦把两者结合起来,开始练着写歌词。最终,海丽唱片向他发来了邀请函。

“那时台湾唱片业还没有兴起,一切都很糟糕。” 歌手要电视台捧红才能出唱片,当时的唱片公司也都只有5到10个人。

1989年,导演杨立国在拍一部儿童片,但里面的儿歌孩子们总是学不会。情急之下,他找到姚谦救火:“你不是在尝试写歌词吗?这是个天才小画家的故事,你就写一个想念妈妈的儿歌吧。”一小时后,这首名为《鲁冰花》的儿歌就开始录制了。也是这次创作,让姚谦拿到了当年金马奖的“最佳电影插曲奖”。

在海丽一年后,姚谦被挖到点将唱片。台湾唱片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点将连续推出张清芳、伍思凯等歌手,姚谦也到达事业的高峰。他喜欢姚若龙的一句歌词:“忘了谁说过,最大的不幸,就是以前曾幸福得要命。”唱片业对他来说也是这样,他曾拥有过属于唱片业最幸福的时代。

台湾“娱乐教母”张小燕说姚谦是“最懂女人心”的写词人,他认为这并不是生而有之的感受力,而是和女歌手合作的情歌多了,也就开始从女性的角度看待爱情。

1992年,香港制作人请他为王靖雯写歌。当时他并不认识王靖雯,只听说她放假后踪影全无,去北京找一个打鼓的男朋友,觉得这女歌手够牛的。后来在飞机上看八卦杂志的头版照片,她大清早在北京胡同口,穿着短裤、睡眼惺忪地倒马桶。“我当时特别感动,马上写了《我愿意》。”

常被娱乐报道拿出来说事的,是姚谦与萧亚轩之间的故事。合作7年,姚谦通过《红蔷薇》、《明天》、《爱的主打歌》等专辑捧红了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

姚谦属于较为严厉的经理人,旗下歌手大多怕他,“就像江美琪,我说怎么了,她都吓得哭出来。”萧亚轩也不例外,因为有洗发水的代言,她连剪刘海都不被允许。后来她曾反叛地出走一个月,但回来后,剪掉的头发被接上,染了的颜色也变回来,一切照旧。

7年约满,萧亚轩没有续签。5年后再见面,萧亚轩哭得稀里哗啦,握着她的手,“突然觉得她的手怎么那么小,还是个孩子呢。”

“演艺圈其实并不像别人想象中那么复杂,只是通过媒体,大家参与的意见太多,因而本意也就很容易被淹没了。”

姚谦喜欢写温暖的歌词,像《水晶》、《DiDaDi》、《美丽心情》等。就连张爱玲的爱情在他笔下也能透出温度(刘若英《原来你也在这里》),“作为自己最喜欢的作家,我能理解张爱玲看待爱情的绝望和残忍,但刻薄不是我的强项。”

有人猜测,他之所以能写出这么多爱情状态,一定是情场老手,其实他的感情经历十分有限,“几乎没有爱情”。他写词的素材来自于朋友的故事、看电影或者读小说。至于自己的生活,“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相信生命的本质应该是孤独的……我不是个孤僻的人,在我生活里很多养分是从阅读后孤独的思考中得来的。”

5月28日,台北,左起:姚谦和艺人李 心洁、黄子佼出席音乐电影《脚趾上的星光》首映发布会

50岁的回馈

2003年左右,唱片业在网络和盗版的夹击下,开始走下坡路。随身听和CD被MP3和电脑取代,网络下载的便利使得歌曲的更新速度更快,也更速朽了。

在最新的小说《脚趾上的星光》里,姚谦也讽刺了网络时代的彩铃歌曲:女主人公自己创作的歌曲,在大陆发表后被改了歌词,由彩铃歌手演唱,名字叫《你买不起我的爱情》。

“这首歌和《爱情买卖》有关吗?”“有!”

姚谦曾看过《爱情买卖》演唱者慕容晓晓的表演,“其实她是在认真唱歌,有点害羞。后来我发觉,如果唱歌的人相信她歌里面的内容,虽然那不一定是你的价值观,但她生活里的,就永远有动人之处。”

姚谦没有随着唱片业一起老去。2003年以后,他试着放下20年来做唱片的习惯,为流行音乐寻找新的方式,比如创作单曲和电影音乐。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唱片死了音乐还活着,只是出路还在思考。”

《脚趾上的星光》以信件的方式讲述一对恋人分居两个城市的爱情故事。50岁写青春期的爱情,姚谦坦言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有些“变态”的。

他发现岛屿地区的人们对青春期有种永恒的眷恋,可能是因为惧怕衰老和死亡,而大陆地区更亲近土地,比较能够直面生命轮回的残酷。“香港、日本、台湾都是这样。以前只有美国、中国内地这样的市场才会出现最火的是中年演员。”

相对于内容而言,姚谦更在意这个作品的表现形式,它是小说、动画、电影和音乐的结合体。姚谦希望不同媒体的多角度碰撞,能为流行音乐带来新的思考。

这个团队被称为“Under Thirty”,除了3个主创外,其他成员年纪都在30岁以下。“二十八九岁是最想创作但又最困难的时候”,姚谦想给这些年轻人一些机会,虽然冒着赔本的风险。

“五十而不惑”,站在中年与老年的边界,姚谦在不断地拷问自己的存在价值。

“我做这件事正是为了感谢年轻时候给过我机会的那个环境,包括台湾唱片环境、媒体环境和长辈们。我现在觉得到这个年纪,应该做一些适当的回馈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