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丸”的外交航向 “中日一战论”可以休矣?

安倍其实并不是那种铁板一块似的“死鹰”(死硬)派,根据不同“时宜”和需要,甚至可以随对手起舞,有时身段还相当柔软。至少从日本方面来说,即使哪天在钓鱼岛周边区域不幸发生了擦枪走火的状况,也不应该至于发展成两国全面战争。因为,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谁都无法承受“一战”的代价。

责任编辑:张哲 实习生 邵世伟

2006年8月的安倍晋三意气风发,那时他刚决定向首相的宝座发起冲击,并在一月之后获得成功。如今,在经历两番浮沉之后,新安倍首相是否有智慧面对现在日本的外交困局? (CFP/图)

安倍其实并不是那种铁板一块似的“死鹰”(死硬)派,根据不同“时宜”和需要,甚至可以随对手起舞,有时身段还相当柔软

安倍的“硬货”

日本副首相兼财务相麻生太郎访缅甸,外相岸田文雄访菲律宾、新加坡、文莱和澳大利亚,几乎是两个大臣刚一返回,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便又踏上了前往越南、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飞机。

近年来的历任日本首相,对东盟国家的访问一般仅限于出席国际峰会时“顺访”,但安倍履新不足一月,首相和主要阁僚便接连访问了东盟十国中的七个国家,不能不说是破天荒。

1977年8月,前日本首相福田赳夫访问菲律宾时发表了包括“不做军事大国”等的对东盟外交三原则,后被称作“福田主义”(Fukuda Doctrine)。这奠定了日本战后与东南亚诸国全面和解的基础,从而成就了1980年代以日本为首、包括“四小龙”、东盟诸国及中国的“雁阵”发展模式,日本也成了东盟最信任的国家之一。

三十五年一弹指,日本高调重返东盟,着眼点却主要不在经济。在东海,日本与中国有钓鱼岛主权之争;在南海,菲律宾、越南等国也与中国有主权纷争;而缅甸政治变革迅猛,不久前刚刚解除了报禁……所有这一切,令日本重弹“以自由与繁荣强化合作”的老调。其背后,是携手“厉害共有”的国家,共同对抗经济崛起、在海洋战略上积极推进、实力持续膨胀的中国。

六年前,第一次安倍内阁时期,时任外相的麻生太郎也曾着眼于沿欧亚大陆外缘的区域,联手与日本共有价值观的国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