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最后的制度性盛宴 新三板重来
2006年诞生的新三板,摇身一变,将承担起“上市预备板”的功能,随着种种壁垒的打破,资本市场将迎来最后的制度性机会。
责任编辑:舒眉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庞航宇
2006年诞生的新三板,摇身一变,将承担起“上市预备板”的功能,随着种种壁垒的打破,资本市场将迎来最后的制度性机会。
北风凛冽的北京严冬,未让从南国深圳而来的银桦投资执行合伙人陈海勇感到寒意,相反他有一丝兴奋。
2012年12月末,在中关村附近的酒店,他和数十位PE同行参加一场“新三板”企业的路演,路演的企业一一登台,当然也包括他入股的“北京信诺达”,一家做集成电路测试系统研发的初创公司。
可能是因为专业性太强,可能是缺乏面对投资人的经验,台上“信诺达”的高管略显“幼稚”,他没有一个劲地对投资人“画饼”忽悠,反而坦陈自家公司在技术上和国外同行的差距。
事实上,这家成立6年的小公司2012年刚实现盈利,2013年已确定的订单可保证当年的销售收入将有大幅增长。新一年里,这家“明日之星”在“新三板”挂牌在即,当然这也意味着陈海勇一年的投入回报不菲。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相对于沪深股票市场,“新三板”被定位为全国性的场外市场,为规模更小的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股份流转和定向融资服务。
这次路演结束半个月之后,2013年1月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的三个配套指引,这意味着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非上市公众公司可以开始向证监会报备。同时,总部设在北京金融街的“新三板”交易所也将全面修订各项制度规则,以做好准备接纳非上市公众公司挂牌;而其覆盖范围也将在目前的4个国家级高新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从证监会到交易所,整套制度规则的改变表明以往的框架被打破了:挂牌公司的股东人数突破200人,这意味着进场的人多了,钱也自然多了,市场规模和流动性将陡然上升。
在敏锐的投资人眼中,资本市场上最后的盛宴已经开席。
5年后的万亿市场
未来5年,新三板挂牌企业将突破5000家,总市值突破10000亿元,年交易量约4000亿元。
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的股份公司开始利用深交所三板市场的物理系统开展报价转让业务。这就是俗称“新三板”的全国性场外市场的雏形。只不过,此时的新三板局限在北京中关村园区的缘故,它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挂牌企业普遍规模很小,市场严重缺乏流动性,进而定价和融资功能也很难谈得上发达。
在中关村试点阶段,一家典型的新三板挂牌公司的净利润在四五百万左右,且波动性很大。由于公司规模太小、股东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