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样上班就对了(9)

对“愉快打工”的人来说,工作成为一种需求,这好像和小时候学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相似的。活在当前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再也不必在同一条路上挤死。你升你的职,我发我的小财,他睡他的懒觉。和谐社会,各得其所。

突然失业

我目睹过一个网络公司宣布裁员的场景。临收工前十分钟,老板宣布开全体会议,通报公司近况,然后让数十人留下来。五分钟后,这十几位同事木着脸从会议室出来,各自默默收拾办公桌上的物品,还有行政经理在一旁监督着,然后就永远地离开了公司。整个过程,从全体会议到被裁员者离开办公室,不超过二十分钟。偌大的办公室静悄悄的,连键盘声都很少,只听见收拾东西的琐碎声音,特别刺耳。

有个在国企工作的朋友,试用期将满时,在签正式合同时突然退却。只因那份合同上写明,如合约期未满提出辞职将赔偿薪金若干。朋友想了想,还是没有签,于是突然失业。比起上述失业者,他真的很幸运,至少还有机会选择。

相比起失业者,在业者过得也未必自在。一个在投资公司任副总裁的朋友已经三年没休过假了,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甚至董事会建议他休假时也被他婉言谢绝。他私下里对一帮朋友苦笑:“哪里是我高风亮节哦,只怕这一休,就连这个职位也一起被休掉了。”那时他们公司连他一共6位副总裁,缺了谁都不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

只要有一个被解雇的威胁悬在头上,坐在哪个位置上都是战战兢兢的。一个跨国公司的亚太区高级总监每次提到自己如何勤政爱民时总要缀上一句:“不然我怕被解雇。”虽然她的年龄和资历已经使得这个危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显然这个危机还是存在的。

不过在怪态百出的网络公司,又别有一番景致。由于公司强迫原来招进来做制作人或者编辑的员工去做销售或者赚钱的项目。许多人摆出一副“干不了”的架势,对老板怒目相向,潜台词就是:“有本事你炒我呀!”由于不愿支付遣散费,老板只好扮出一副可怜相挣得一点同情分,哪里敢提一个“炒”字?那时的员工别提有多神气了。

作者:薛莉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我们有机会做个愉快的打工仔吗?

对一些人来说,办公室意味着工资、事业、实现自我的价值;对另一些人来说,办公室意味着每天能和相熟的人一起吃午饭,有一张看上去还算体面的名片可以出去交换新鲜的面孔和话题,自己的座位上有一部公司的分机可以与外面的世界产生自然而然的联系。就像是加入到一个打工俱乐部一样,可以扩大社交圈,并且可以解闷。这样的人正是在“愉快打工”。

对“愉快打工”的人来说,工作成为一种需求,这好像和小时候学的共产主义劳动者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相似的。

能有这样的觉悟,一是因为不缺钱,二是因为缺乏欲望,不想运用自己的金钱和人脉去改造世界或者维护世界和平。

有个女翻译因为厌倦了独自在家工作的日子,也想找一份能待在办公室里朝九晚五和同事相处的工作。薪金的多少、职位的高低她并不在意,唯一的条件是希望有三个月左右停薪留职的假期。她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一家小规模的翻译公司。一共15个员工,却能搞定13个语种。公司考虑到资深女翻译质优价廉,破例应允了那三个月的条件,打的算盘是,在她不在的日子里,大不了找个大学生来实习呗。可怜这个有多本译作的人,在老板那里不过相当于英语系大四学生。但是女翻译工作得很愉快:一年当中九个月给老板打工,三个月给自己打工,如此交替,再也不会厌倦。

最近见到一个更神的人,一家文学杂志的编辑。杂志社采用弹性坐班制度,每周只要去两三次即可,剩下的时间他用来打理自己的房产。由于热衷投资,他和自己开公司的太太在上海房产最低谷的时候买入五套房子,出租、出售、服务房客成了他的第二份工作。由于他开着丰田吉普,并持有文学杂志社编辑的身份,很容易赢得房客的信任与好感,就算房子的煤气灶、自来水管出了问题,而他未能及时赶到,房客也很少有怨言。毕竟,请得动一位文学编辑上门维修煤气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今和他同年进杂志社的同事已经成了他的领导,或者领导的领导,他依然和当初一样,做的还是最初的事——编辑。用他的话说:杂志社发的工资差不多刚刚够我养车的,就算当了最大的领导,又有什么意思呢?

活在当前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再也不必在同一条路上挤死。你升你的职,我发我的小财,他睡他的懒觉。和谐社会,各得其所。

网络编辑:谢小跳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