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洪流——中国农民工30年迁徙史(4)

1981年7月7日,中央肯定了个体经济的作用。9月,新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到任,他一下车就到了最繁华的五马街口,眼前全是小作坊和匆忙行走的推销员。他在回忆文章中说,1981年他去温州农村调研。一个农民养一头牛,一年收入1500元,相当于一个干部30年收入……

第一部 反叛土地的农民(1980-1984)

第一组样本 从田里拔出脚,变成一个商人

第一篇 温州永嘉:像老鼠一样贩卖纽扣(2)

中国首个农村专业市场诞生

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前,“商品经济”这个词还不能公开出现。市场更加是个敏感词。虽然1979年,温州市就在城区开放了几个农贸市场,但仅仅是允许三类主要农副产品上市交易。在广大的农村,生意还是只能悄悄地做。

1980年,温州的走私更甚了。这里的人越来越不安分。中国也进入了全新的80年代,改革春风萌动,大陆在这一年上演了第一部带吻戏的电影《庐山恋》。罗大佑的《童年》和邓丽君的《甜蜜蜜》此时也从对岸传来。8月26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经济特区。到9月10日,国家总理也换了人。

桥头镇的纽扣商贩们也越来越多,一座桥上挤不下,就摆在了大路边。他们再坚持一年,小商贩就逐渐开始合法化、公开化。

1981年7月7日,中央肯定了个体经济的作用。9月,新任温州市委书记袁芳烈到任,他一下车就到了最繁华的五马街口,眼前全是小作坊和匆忙行走的推销员。他在回忆文章中说,1981年他去温州农村调研。一个农民养一头牛,一年收入1500元,相当于一个干部30年收入;一个老太太,用土机织松紧带,一年收入6000元,比袁芳烈这个高级干部还多好几千元。

袁芳烈当时没有去桥头镇,那里的商人,年收入过万的已经大有人在,过十万元的也开始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之耘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