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这样上班就对了(4)
进了公司才知道,招聘永远是匆匆忙忙的。领导一般不挨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轻易放出一个职位编制的。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应聘者的简历雪片般飞来,另一方面招聘方总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头大。双方就像恋爱扶贫对象一样,怎么都对不上。
感冒吧,公司请客!
有个促狭鬼在提到如何利用公司资源时,曾对饮用水开炮。他说,在办公室加班到很晚的时候,可以用它洗了脚再走。
虽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如此用水,未免小气了些。
还是制药公司大度。他们绝对不会浪费水,就像不会浪费自家的产品感冒药一样。成本一角的药片,按市值换算成两元一粒,用简易的塑料袋包装起来后,每月免费发放给员工50片,折现一百元。去老同学家做客那天,正好伤风,喷嚏不断,于是有幸享受了一包。吃不了,兜回家。鼓鼓囊囊一袋子,可以治五六次感冒。
就像武大郎卖烧饼,卖一个,保本;卖两个,净赚。卖不完的,带回家给老婆吃。
所以化妆品公司鼓励员工多多涂粉,尤其是自家产的,并不惜以一两折的成本价倾销给职员;饼干公司的员工一定见了饼干就逃,吃怕了。有个卖男性保健品的老板开玩笑说,实在没卖掉的,送给员工亲戚朋友,提高私生活质量,也是好的。
做媒体的,就只好用空着的广告版面换点实惠:机票、口红、公寓房、酒店房间、健身卡、减肥药等等。年终时给记者编辑搞个联欢摸个奖什么的,也算是年终奖吧。我想起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花两百元买的一套百科全书,厚厚精装20大本,满满一箱子,从买来至今一直在书架顶层站岗放哨。装潢公司的人看了很眼馋,问我可否以同样的价格给他们也买几套。这种文字装饰品,比一幅画、一个雕塑之类的,品位又高了一个档次。
公司的资源,实在是无限的。就连在心理门诊实习的大学生也懂得利用。解剖感情的情感专家,收费每小时两百元。大学生青春当头,感情问题多多,有事没事找专家聊聊,不知省去了多少咨询费。
野蛮面试淡定姐
这样的面试,我经历过一次。
那是应聘一家外资公司。面试结束后,老板照例说一周后给消息。于是所有的应聘者作鸟兽散。离家一公里时,我接到他的电话,告知我被录取了,然后跟我确认薪金数额,并叫我调转车头,回去参加新产品上市的头脑风暴会议。
记得我当时镇定地对着话筒说:“您说的薪金是税后的,年终双薪,对吧?”
一个朋友遇到的情况更刺激。他应聘的职位是电脑公司程序员。面试完,他紧张地问考官:“我什么时候能得到回音?”考官微微笑道:“现在。”然后给他发了电脑,叫他马上开始工作。
进了公司才知道,招聘永远是匆匆忙忙的。领导一般不挨到最后一刻是不会轻易放出一个职位编制的。因此才有了上述情景。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方面应聘者的简历雪片般飞来,另一方面招聘方总为找不到合适的人而头大。双方就像恋爱扶贫对象一样,怎么都对不上。
我的老板高薪招一名助理时,面试了上百人依旧未果。后来知道,他总是嫌应聘者学历太高、志向太远大。这给他不安全感,怕他们屁股刚坐热就要跑。他的经典提问是:“你想怎么做好这份工作?”他心目中的理想答案是:“我只想把你所说过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据说这个答案是现任GE公司董事秘书的原创。以秘书身份进入董事会的,这位女士还是第一人。可应聘者的回答往往气势磅礴、心志高远,给人一种“不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感觉。遗憾的是,老板需要的就是那个意义上的不好的士兵。
朋友在广告公司面试了几个平面创意后,愤愤地说:“围巾永远戴在脖子上、耳环永远穿在耳朵上,一点创意都没有。”
我记得,他当年参加面试的时候,也是这样子没创意的。
网络编辑:谢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