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如何尊重小学生

来自家长的不尊重:溺爱与体罚。从表面上看,溺爱是家长对孩子的充分关怀和爱惜,但其实质是对孩子行为能力、独立权和承受能力的不信任和不认可。

责任编辑:戴志勇 实习生 刘璐 周静思

文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见仁见智。我们以为,是尊重,是反歧视,是平等。然而,问题的关键是:尊重究竟如何实现呢?起点也许不是尊重成年人,而是尊重未成年人,特别是尊重小学生。文明,从尊重小学生开始。

小学时期是学生、是人成长的基础时期,只有在这个时期种下了尊重的种子,它才能在日后开出尊重的鲜花,结出尊重的果实。

来自家长的不尊重:溺爱与体罚

从表面上看,溺爱是家长对孩子的充分关怀和爱惜,但其实质是对孩子行为能力、独立权和承受能力的不信任和不认可。现在的中国,多为独子独女,溺爱更甚。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无条件答应,孩子就是小皇帝。与中国不同,很多国家的父母大多放手让孩子自己独立做决定,家长只提供意见和参谋,使孩子在早期就认识到权利与责任之间的对等关系及自身的独立性。

溺爱的反面,是暴力的惩罚。前段时间,“狼爸”萧百佑和他的“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使得“棍棒教育”和“鞭打文化”成为所谓的榜样。然而,能够“棍棒进北大”是难以复制的极端个案。根据国外的大样本调查,体罚会增加儿童的侵犯和反社会行为。鞭打、棍打、手脚打等体罚方式,是运用家长的强权和暴力迫使孩子服从。在这种方式下培养出来的,更多的是为躲避“惩罚”而不断妥协的、没有独立意见的孩子。其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奴性教育”。

来自学校的不尊重:定等分级

除了体罚,对小学生的歧视,更多的是:成绩歧视、家庭背景歧视、长相歧视和性别歧视等。

在“以分数至上&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