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心影录】文化非营利机制

前些日子,我写过感叹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少或基本不收藏国外古文明和现代文明艺术品的文章,在与一些朋友聊起这篇文章后,产生了更多的联想,我就把它记录下来了。

责任编辑:朱又可

前些日子,我写过感叹中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很少或基本不收藏国外古文明和现代文明艺术品的文章,在与一些朋友聊起这篇文章后,产生了更多的联想,我就把它记录下来了。

首先要说的是任何发展都有成本,譬如,企业成本、科技研发成本……说到成本就会联想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推销成本。盈利是减掉成本之后的正数,负数的话就是蚀本了。

计划经济是有成本的,甚至比市场经济的成本大很多。只不过在虚荣和理想的包装下不计算成本或不让计算成本而已。我曾对朋友说,奢侈不一定等于浪费,许多奢侈的排场和操作,其实是产品的广告,但是这个成本经常会挣回来,挣不回来的才叫失败和浪费。奥斯卡颁奖典礼很奢侈,但是它的转播费和录像版权,加上广告商在典礼上的投入,这种奢侈是盈利的,我们就不觉得它奢侈了,反而会说它好看。

再来说说隐形的文化成本,文艺作品中的作者素质也是一种成本,独立知识分子的素质影响和造就了作品的质量,所以文人素质在影响读者的同时,更影响一个国家的文化制度和政策。经过人类几千年的社会机制实验,欧美资本主义的经验是“非营利机制”对文化的扶持,也就是非营利组织对文化人初期发展的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