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慢是一种生活智慧:朱赢椿《蜗牛慢吞吞》、《设计诗》
这两本书都出自朱赢椿的手中。这个在出版界炙手可热、作品曾经多次拿下“全球最美图书”称号的书籍装帧设计师,最拿手的,就是给书穿上最适合的衣服。
如果不是个耐心的读者,《蜗牛慢吞吞》大概会让你气急败坏。作为一本绘本,它不仅没有华丽的色彩,甚至没有多少起伏的故事情节,翻开书,只见一只小蜗牛缓缓前行,身后拖着长长的体液。《设计诗》更会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文本和设计相辅相成的结合,反而让你有些疑惑,这是一本诗集,还是一个设计师突发奇想的涂鸦?这两本书都出自朱赢椿的手中。这个在出版界炙手可热、作品曾经多次拿下“全球最美图书”称号的书籍装帧设计师,最拿手的,就是给书穿上最适合的衣服。
朱赢椿刚从西双版纳回到南京。别人热热闹闹地在城里过春节,他偏偏到那儿去观察动植物。他直言自己不是个有计划的人,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就像这次的西双版纳之行,也没有什么目的性,就是一路看看画画。指不定会出个动植物的绘本,但也许是几年后的事了。随心所欲也许是设计师的共性,在这个商业社会的图书市场中,朱赢椿提倡的极简设计却显示出了它的难能可贵。
国画专业出身的朱赢椿,独具匠心的设计更多受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国画中提倡的“极简”成为其作品的主要基调。他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作品,还要属当年被评为2007年度“世界最美的书”的《不裁》。受到书名的启发,朱赢椿设计了一本需要边裁边看的、同时兼具质朴和淡雅的毛边书,让阅读有所期待、有所停留。几年过去,回头看这本当时受到设计界众多褒奖的书,朱赢椿却有了不同的想法。当年,许多设计爱好者抱着收藏的目的购买了这本书,甚至连毛边也没有裁开过,书的内容就更不知为何物了。朱赢椿对此非常歉疚。他表示,当时还年轻的自己刚刚进入书籍设计这一行,满脑子是创意,却缺乏经验和思考。设计《不裁》时,由于自己过于注重表现自我的设计形式,却在不经意间伤害了文本本身。
如今,朱赢椿把更多的思考用在了如何寻找能与文本合二为一的设计之上。“装帧设计,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珍惜之上。如果抛却了文字这个主体,再美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新书《设计诗》便是一次新的尝试。朱赢椿尝试着将设计融于文本之中,让两者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借助设计这个工具,文本得以更具象的呈现于读者面前。而这一切的灵感,均来自于他独处时对生活生出的各种感悟。
朱赢椿喜欢独处,把很多时间都花在喝茶、弹琴、发呆、散步上,喜欢观察蚂蚁、蝴蝶和蜘蛛。他甚至在工作室养了一只蜗牛,把这只小家伙给他的感悟做成了一本书—《蜗牛慢吞吞》。在《蚁呓》、《鼠述》之后,朱赢椿又以蜗牛为主角,讲述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做这本书,朱赢椿用了几年的时间,一直用慢悠悠的速度进行着筹备。这几年间,朱赢椿尝试各种记录形式,寻觅最适合的纸张材料,同时每天和蜗牛“交流感情”。作为乡村里长大的孩子,他自幼对自然和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情结。蜘蛛结网、蚂蚁搬家,甚至是蚜虫啃过的叶子,对他而言都是一扇门,打开他无穷的想象力,让他发现生活中更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虽然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奖项,但朱赢椿并不是个高产的设计师。他筹备着一本叫《肥肉》的书,里边说的都是中国人的肥肉情结。朋友们听他说了这本书的主题,都很感兴趣,早早等着一睹这本书的芳容。但朱赢椿做了五年,至今《肥肉》还是没有出炉。“慢慢来,反正也不赶出版计划”,这是朱赢椿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深信“水到渠成”这个词。
别人为了买车买房拼命工作、废寝忘食地每天加班,朱赢椿却执意不走“别人”的路子,而选择在缓慢的节奏里前行。在朱赢椿的眼里,慢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把“慢”融入书中,是一种简单的自我表达。“我的书就像我,不盛气凌人,也不指望得到多少的关注,只等待某一天,邂逅到能读懂它的人。”
对话朱赢椿
Q:在你的设计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比如水墨等形式。
A:其实我也很羡慕其他的一些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东西很现代,设计感很强。但也许是中国画专业出身的原因,我内心一直保留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把这些东西通过设计表达,是一种释放。
Q:那你认为现代的图书设计界面临着何种困境?
A:书卷气在淡化。我很喜欢中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它们不仅简单、实用,而且能在有限的印刷条件下,充分实现对文字、文本的珍惜。但到了现代,浓重的商业气息正在侵蚀很多好书。受很多商业书的影响,很多文本价值很高的书籍也被冠以夸大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好书都被伤害了。
Q:你认为装帧设计和文本内容之间达到的最完美的融合应该是怎样的?
A:书籍设计需要创意,但同时必须恰如其分—不脱离文本,也不喧宾夺主。最好的方式是,深入内容,根据其分类,寻找一种最恰当、最匹配的表达方式,使之达到融合。
Q:你希望做什么样的书?
A:做一本温文尔雅的书。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