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 重归公益——北京公交真的姓“公”了

“票价改革后,地面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1148万人次,较改革前日增200万人次,增长21%。这就意味着,低票价策略导致公交系统更加拥挤,因为原本步行或骑车的人群也被吸引过来。

十年轮回 重归公益

在十年前开始的公交市场化尝试全面受挫之后,北京公交重新选择了公益性的发展模式。北京市政府开始斥巨资修建公共交通设施,并降低公交车票价,此举不仅减轻人们出行负担,也将改变北京的“首堵”形象。北京模式最值得借鉴的是什么?它能被那些财政实力不那么雄厚的城市所复制吗?



票价改革后,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公共交通,这使北京不得不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Phototex/图

 

 

北京的道路拥堵状况越来越严重  Phototex/图


    几天前,就在北京宣布将地铁票价确定为一票制,并下调为2元后,家住南三环附近的阎惠排队购买了一张公交IC卡,这位自称5年没有坐过公交车的有车族现在更愿意选择新开通的地铁5号线上班,她指着她那辆半新的捷达车说:“开车上班其实是无奈的选择。”
    在地铁5号线开通之前,34岁的阎惠每天早上8点不到就得出发,这样才能在9点之前赶到位于北三环的公司,“一路上是你锻炼好脾气的地方。”她说,“你能看到的只是黑压压的车辆。”而她选择五号线能将这个时间缩短一半。
    这正是北京道路的管理者们乐于见到的现象。他们在去年确立了“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试图使那些有车族离开驾驶座位,选择公交出行,以缓解这个庞大的城市一直令人头疼的交通堵塞问题。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措施是公交车票价改革。今年年初,北京将实施半个世纪的月票制度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更低的票价——绝大部分公交车改为1元起价,并且实行刷卡四折优惠,学生则为二折。随后,在10月初,又宣布地铁票价下降为2元,不到以前最高票价的一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