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战后东北接收交涉纪实(13)
11月25日9时半自北平起飞,5时抵重庆。至陵园谒蒋委员长,报告局面有转机。中央军五万人去东北,当无问题。经济合作方案宜早日决定,庶几省市接收,可望顺利进行。
11月21日
研究满洲重工业及电业两会社所属事业之内容,以备贡献意见于政府。
董副参谋长与巴佛洛斯基中将会谈时,我空运步〈部〉队暂不派遣之决定通告苏方,并提出长春路队警备监事,苏方允即将孙九思复职。此后关于此席之人选,由余全权决定。
11月22日
接熊天翼主任电告:苏俄驻华大使,曾于11月17日照会我外交部,其要点:
(一)中国政府军队无阻碍在长春及沈阳降落,苏军将予应有之协助。
(二)苏军严守中苏条约,对于东三省之共产党过去未曾予以任何协助,现在亦然。其撤退区内之共产活动,乃由中央政权未树立之故。
(三)如中国政府希望苏军缓撤,可延缓一月或二月。同月19日,我外交部复苏大使照会,其要点为:
(1)苏军须负责解除长春、沈阳市区及其飞机场附近非政府承认之各种武装步〈部〉队,并允中国运送飞机地面工作人员,先到长春、沈阳指挥飞机起降。
(2)中方如须利用北宁路及各港口,须予以可能之便利。
(3)对我接收工作人员,予以道义及物质的协助,并协助该项人员等赴各地筹组团警。以上如经苏方同意,则苏军撤退时间可延长一个月。等语。今日下午2时,董副参谋长依照中央命令,行营撤退后,以军事代表团团长之资格,率领团员朱新民、邱楠等八人访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作首次公式访问。马云:“余已下令撤换公安局长,希望我方介绍可继任之人选,但此并非意味贵方接收长春市公安局,仅系协助我方物色继任人选。其目的在对于贵代表团及市民尽保护之责。”渠又表示:“希望行营早日返长,苏军在中国政府军队未到达,及中央政府行政基础未确实奠立之前,暂不撤退。”
熊主任天翼兄来电,行营撤退以明日为限,希望余于明日离长。当复电,告以一俟撤退人员运毕,即离长。并电催助理理事长王澂、理事万异早日来长,以便余离后,长春路事,有人照呼〈顾〉。
11月23日
下午往晤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辞行。经济顾问斯拉特阔夫斯基亦在座。其谈话如下:
余:自就职长春路理事长以来,一切工作,正在开始,余拟不日赴重庆一行,特来辞行,同时拟向阁下,略表个人意见。
马:阁下是否完全离此?
余:仅短期间赴重庆报告而已。余从铁路观点,与经济观察点,极盼政治环境改善。目下中苏两国间,似有一层雾障,盼望能消除之。
马:以余看来,并无雾障。苏方绝对遵守中苏条约。
余:余拟以私人意见,奉询上次苏方通告中提及暂缓撤兵,帮助中央建立政权,具何意义?
马:沈阳以南,因中央军未到,故有十八集团军。如苏军撤退一地,而中央军不予接防,十八集团军势必乘隙而入。故苏军只好暂不撤退,一俟中央军队开到后,认为足以维持秩序后,苏军再行引退。贵方何以有二十余架飞机来长春接撤退人员,而不将军队运来?
余:请见许余说老实话,山海关有八路军,营口不能登陆,长春、沈阳用飞机运送队伍,数目不能多运,当地又有非法军队,降落后,难免不有冲突。
马:不能发生冲突。
余:又如沈阳,有地方政府,且有军队,同时利用东北实业银行,发行钞票。
马:沈阳现仅有苏联军队。关于发行钞票一节,确有其事,且以十与一之比例通用。此种非法钞票,余已下令停止行使。
余:各省主席无丝毫武力,故贵元帅一再催往接收,但彼等如何敢去接收?
马:亦即因此,苏军暂留此间。
余:鄙人不明军事,假使能运五万军队,在苏军协助下,当已足敷前往各地接收。
马:不答。
余:余曾与经济顾问谈过数次,最近彼提出接到莫斯科训令,关于工业合作条件。余已电重庆报告。此次回渝,自当听取政府意见。
马:此间日人工业内,日本资本超过半数以上,但苏联政府愿依平均原则与中国合作,即苏方所占资本,不超过百分之五十,此足证苏方友谊精神。
余:余深愿政治问题早日解决,经济工作可早日开始。
马:阁下拟何日返长?
余:不久即返。但望到重庆时,政治情况业已好转。
马:一定即能好转。
余:首先应注意者,为使山海关与沈阳之铁路交通,早日恢复。因从经济立场,十分重要。最好使八路军,退出铁路线以外。
马:此点确极重要。
对于今日马元帅谈话之分析:
马对于沈阳共军发行钞票,下令禁止。又云政治情况一定能转好,并谓我方有飞机撤退人员,而不早运军队来,其不愿我空运军队发生阻碍,甚为明显。更望行营返长,继续谈判。
余试探其我方运兵五万军队来东北,渠不答复,似已默许。因渠言语,极为锐利。如有不赞成之事,往往即时拒绝。
余更进一步主张,八路军退出榆关至沈阳沿线,渠亦不加可否,亦似不致帮助八路军久占铁路线。
根据上述电〈谈〉话,电致天翼、经国两兄,催空运队伍早来。
苏方下令,将原任长春市长曹肇元复职。
11月24日
晨,收拾行李。写信致马林诺夫斯基元帅,谢其昨日谈话诚恳之表示,并述希望早日云雾解明。下午1时,乘军用机起飞。5时抵北平,宿南长街石志仁特派员预备之招待所。
晚,李德邻〈宗仁〉〔1〕先生来长谈,提及北方共党势力日见增长。北平四周,均有共党。平汉路一时不能打通。设东北不能掌握,华北必生问题。影响及于全局。
11月25日
9时半自北平起飞,5时抵重庆。天翼、经国两兄来机场,同至陵园谒蒋委员长,报告局面有转机。中央军五万人去东北,当无问题。经济合作方案宜早日决定,庶几省市接收,可望顺利进行。
与天翼、经国两兄晤面后,知苏大使于11月20日复我外交部19日照会。大致为:一、苏政府已指示空军司令部,采取必要办法,保证中国军队无阻碍在长春及沈阳降落。中国方面派地面工作人员,至长春及沈阳飞机场,照料中国军队之来往飞机,苏政府毫无反对之意见。二、任何非政府军队,从未开入长春。中国军队在长春降落之阻碍,过去未曾存在,现在亦不存在。三、可能仍须商讨之个别问题,认为仍由马林诺夫斯基元帅与中国方面代表在当地决定,当有裨益。
11月26日
中午在蒋委员长官邸午餐,商谈决定锦州必须占据。现自山海关前进之军队,先至锦州为止。拟定由外交部,以下列各点,答复苏大使。
一、我方正准备以空运部队至长春、沈阳。
二、沈阳以南地区,苏政府现声明苏军已撤退,我军已派军队进入该地区,并于日内即可到达锦州一带。
三、其他未经商定问题,及苏军撤退延期一个月问题,我方当照苏方提议,即派代表来长春现地商定。饭后赴外交部,与王部长雪艇拟复文稿。
11月27日
上午,与资源委员会钱乙藜兄商谈中苏工业合作问题。下午,俞樵峰〈飞鹏〉〔2〕、王世杰两部长来谈有关东北问题。晚,何敬之〈应钦〉〔3〕部长来访。拟东北工业合作初步办法,及第二步办法。
【注释】
〔1〕李德邻
李德邻(1891—1969),即李宗仁,广西桂林人。广西陆军学堂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兼安徽省主席。1945年后,改任军事委员会汉中行营主任、北平行辕主任。1948年4月,任国民政府副总统。1949年1月,任国民政府代理总统,12月去美国,长期滞留。1965年7月回北京,1969年1月30日病逝于北京。
〔2〕俞飞鹏
俞飞鹏(1884—1966),字樵峰,浙江省奉化人。1908年,毕业于宁波师范学校。1912年,入北京军需学校。曾任教于国立北京师范学校、宁波第四中学。后随孙中山赴粤,任黄埔军校军需部副主任。北伐前夕,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兵站总监。1928年,任军政部军需署署长。1935年,当选国民党中央执委,代理交通部部长。1945年,任交通部部长。1952年,当选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54年,任台湾“中央银行”副总裁。1966年12月,病逝于台北。著有《抗日战争与后方勤务》等。
〔3〕何应钦
何应钦(1889—1987),字敬之,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1908年赴日本,入东京振武学校,后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运动。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再渡日,入日本士官学校。1916年归国,任黔军团长、旅长等职。1924年赴广东,任黄埔军校总教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第一路军总指挥、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29年后,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陆海空军司令部参谋总长、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1931年后,参加“剿共”内战。1933年赴北平,与日本关东军参谋副长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中日《塘沽停战协定》。1937年,又与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签订“何梅协定”,国民政府承认日军在中国河北省的一切特权,实际上,将河北变成日军的“殖民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开始,任第四战区总司令。1945年9月,在南京代表中国战区接收日军投降签字仪式。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等职。
网络编辑:谢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