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荷艺术区的话题与延伸
纽约最有名的苏荷街区的发展就是从旧厂房改建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艺术家陆续迁入,从而成为名气响彻整个艺术世界的画廊区。1990年代中期开始,那里的画廊因为房租上涨而陆续迁出,如今纽约的苏荷区的店面已经是时尚品牌和高科技门店的天下。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周鑫
台湾艺术家姚庆章旧事
前些日子在北京798艺术区与一位友人谈起旧厂房改造时,自然提到了纽约曼哈顿的苏荷艺术区,还谈到了在苏荷居住了很多年的已故台湾旅美画家姚庆章。纽约最有名的苏荷街区的发展就是从旧厂房改建起来的,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艺术家陆续迁入,从而成为名气响彻整个艺术世界的画廊区。艺术家们因为需要大的创作空间,保留了厂房的格局,只是在每一层的角落里隔出一两间睡房和厕所,这种形式的房子被称为LOFT,在美国的中国人称之为统仓,这种格式不仅在艺术家圈子里面流行,在整个曼哈顿富人群中也都是极为流行的,而且还延伸到好莱坞的许多电影中,凡是有关大都市题材的电影里都少不了这样的LOFT居住场景。
姚庆章就是1970年代初期赴美的,他正赶上苏荷一带工厂迁址,厂房废弃,当时谁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它们,这些结实的砖石房子拆除费用肯定比一般的房子高,改建者也迟迟没有主意。在其低价出售时,艺术家们一个个涌入,姚庆章当时仅用两万多美金就买了一层这样的厂房,空间大约有三百平方米左右,据说当时美国中产阶级的年收入是两万至五万之间。在搬入苏荷之后,姚庆章的画风和主题也马上开始表现纽约都市的视觉现代性。他创作的纽约城市景观系列获得了画廊的赏识。
我于1985年到纽约时就最先认识了他,因为他那时已涉足了中国大陆的艺坛,是最早回归大陆举办过展览的海外画家,由此他也交结了不少从大陆赴美的艺术家。我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时,很惊讶他对纽约城繁华的玻璃以及金属反光的捕捉,当时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玻璃的反光让城市更拥挤还是更空旷了?我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这个事情,因为刚从大陆出来不久,没有这种大都市的经验,而纽约曼哈顿给我的印象是用那么多的金属水泥玻璃和钢筋巧妙地堆出来的。他这一问,我在脑子里面就如此总结着……
姚庆章看我在那里沉思,好像知道我这个大陆人一时回答不出来,就说其实每个人都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