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落脚城市(13)
居民如果无法拥有自己的住宅,就很难克服环境,改善生活。落脚城市不仅是一堆住宅而已,其中的居民形成繁复紧密的联系网络,并且利用其中的空间做生意并经营非正式企业,藉此在社会中得以向上游动。
基贝拉,肯尼亚内罗毕
尤尼斯和她的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共同睡在一个房间里,长宽分别为十公尺与七公尺,墙壁由红土、石头与垃圾的混合物堆砌而成,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骨架上干燥成形,墙壁上方顶着一片铁皮屋顶。他们的家是个狭小但温馨的空间,有三个小窗户,墙壁上覆盖着色彩鲜艳的布料与塑料板,还有一个煤气炉、一部CD播放机、一台电视、几张椅子、几根赤裸的日光灯管、一书架的教科书和几件迷人的装饰品,采用传统的狮子主题。尤尼斯用悬挂的布帘把这栋小屋内的空间隔成两个房间。她的儿子——最小的十四岁,最大的二十一岁——睡在布帘的一侧,另一侧是她和五岁的女儿睡觉、煮菜的地方。这是个非常狭隘的居住空间,周遭充满了噪音、恶臭、可怕的黑暗与暴力犯罪。
作者:[加]道格·桑德斯 译者:陈信宏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栋简陋的土屋位于一片类似的,聚集在一块两公里的土地上的住宅当中,房屋之间紧密相邻,只有狭窄的巷道相隔,巷道上满是泥土、垃圾与人类排泄物。这里是基贝拉(Kibera)贫民窟的一角,是一片迷宫般的住宅区,臭气冲天,人口密度高得难以想象,建造于内罗毕市中心附近的一座垃圾山上。基贝拉的居民将近一百万,大概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最大也最恶名昭著的贫民窟,其中的疾病感染与政治及帮派暴力的规模都庞大的令人害怕。2007年底,基贝拉爆发了长达几个月的政治暴力活动,卢奥族的(Luo)成员把基库尤族(Kikuyus)逐出了这个社区,以致这里的种族隔离现象更为严重,生活环境也更加危险。
如同非洲大多数的贫民窟,基贝拉也是一座如假包换的落脚城市。这个社区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初一群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努比亚人老兵战后成为无家可归的游民,于是肯尼亚殖民政府拨了些公共用地让他们建造家园。这里虽已存在了九十年之久,却在后殖民时代成为城市化的重要推手,把整座乡村都送进了城市当中。这里的生活环境虽然极为恶劣,却为肯尼亚及邻近国家那些问题重重的乡村提供了关键的现金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谢小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