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播:新媒体凝聚微公益
创新传播:邱启明 王振耀 马洪涛 王仁荣
第三站北京师范大学
邱启明 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
中国最牛的公益研究院院长,原来他所在的地盘还是个中介公司,我已经发现了,他今天已经中介两件事了,但是这两件事都有一个核心的东西,那就是为这个社会去付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那一切。其实我也是草根,我们俩是一样的,这个草根就像今天舞台一样,我们三位先生拼命坐在那,原因一块一块木地板拼凑而成的,如果缺失我一块,院长大人一个趔趄,我们甘愿做这一块地板砖。
千万不要因为大学生没有多少人捐钱就失望,其实慈善不存在于你捐了2000万还是捐了100块钱,还是仅仅在网上转发了一下,那都是爱心,都可以称为慈善,我觉得做所有事情应该自己内心愿意去做才可能称为叫慈善,所以当你面对这么多灰心的,不愿意捐钱学生的时候你首先想一想我靠什么让他来捐钱。
王振耀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微公益时代我认为它有三个大的社会功能,第一个大的社会功能就是它推动社会创新与社会道德的提升。大家看一看现在的社会创新是公众互动,自行设置议题,自行组织讨论,自我教育,因而产生出较大的内在的社会创新机制。内在的社会创新价值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社会道德不再是像我们这些人年轻的时候,和你们那个时候一样是响应政府号召,记下来我们怎么来实现社会道德,几十年前的我们道德标准都是法律上怎么说了,领导人怎么说了,我们记下来,来实践一种政府的号召。那个时候我们说了很多很多的口号,但是你看现在是大家来决定,因此我认为目前是公众道德极为迅速提升的年代。我的看法可能跟大家说的还有一点角度的不同,我是认为公众道德现在是迅速提升,远远高于我们十年前,特别是三十年前那个时期的公共道德。
微公益第二个大的社会功能就是创新了公益慈善方式,创新慈善方式其实我在最前面我说了最简单的方法。其实是从创新之声开始到了创新之行,为什么呢?因为网络式知识的传播,大家注意从金字塔的立体结构转化为扁平式的社会结构。关键是媒体人的社会影响力现在转化为公益的行动力,创新之声完全变为了创新之行,这里最重要的是咱们今天做的活动。南方周末举办了这样一个创新之声,客观上立即就能转化为非常广泛的一种行动,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工具性的创新,现在可以导致一个组织的创新。比如说网络的平台大家知道,在过去不可能想象的是完全凭信念和信任来维系,但大家并不一定见面认识,就这样一个平台组织就产生了,这叫组织创新。这个组织坦率的说没有办公室,只有网友说大家就可以来做微公益。关键是项目也可以创新,困难者可以直接呼吁,响应者直接来组织调查,行动者也可以立即决策,缩小了项目的基本周期。微公益第二大社会功能把整个社会慈善的发展模式给改变了,这其实是历史的创新。
第三个功能更有意思,说微公益居然能够倡导公共政策的创新,这个是我们过去都不能想象的。微公益推动,尤其是“免费午餐”“爱心衣橱”,你们知道这两个公益行动有多么有影响力,免费午餐是改变了我们中央政府,国务院的一个政策,跟着免费午餐的测度算出来160亿,是财政体制变了。
但是我坦率的说微公益创新现在还有两个挑战,两个大的挑战是需要大家注意的。一个是可持续性,就是人力资源和资本的保障是公益项目和组织得以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但是微公益往往缺乏这方面的保障,可持续性是一个挑战。第二是专业性,创新的发展需要专业性的保障,而微公益的创新往往是及时反映社会需求,要避免很多官僚化的,非常复杂的那样一些环节,但是不可能经过较为复杂的专业化过程,这是两个挑战。
我觉得其实现在是到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都可以有条件让我们参与甚至发起微公益的创新,这个创新其实也是解放我们自身历史再造的要素。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历史,创造历史没有那么神秘,关键是你要行动,你要善于行动。
马洪涛 爱心衣橱基金的发起人之一、中央电视台财经主持人
这些年里面我们确实做了很多的创新,但是很多的创新效果最后不一定好,创新风险就在于此,很多企业的创新最后其实也是这样,但是你不创新肯定是没有机会的,创新不见得一定有机会,但是它可能会给你带来机会,十个创新有一个创新最后能产生结果,我想就很值得我们去尝试。
我们在想这个事件(郭美美事件)虽然让大家对公益,对慈善这样一个形象彻底颠覆到了谷底,但是往往最差的时候也就是最好的时候,因为这个时候我们来做的话,可能就像买股票一样抄底成功,但是一定要吸取这个事件的教训,这个事件最大的教训就是不够透明,她可能并没有贪太多太多的钱,因为它不透明大家就会用我们的想象力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微博这个东西恰恰可以帮我们最大程度的实现透明。
我们希望在将来有更多的一些公益团体能够通过彼此之间的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大,有那么多孩子需要我们帮助,不是抢蛋糕的问题,而是一起把这个蛋糕做大,让更多孩子分享。
阳光打在我们脸上,温暖留在我们心里,希望大家更多关注公益事业,其实关注公益事业就是关注我们自己需求。
王仁荣 百威英博啤酒集团亚太区法律及企业事务副总裁
我们在2011年在这三个支柱下面所从事的一些公益跟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有关活动,理性饮酒一年到头我们要花很多的时间跟精力去做。保护环境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社区志愿者活动,希望小学,现在不能叫希望小学了,我们只能叫爱心小学,因为希望小学是属于青基会的,我们还有基金会,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基金会。
品牌的营销利用新媒体这个已经是一个潮流,不算什么新的创新,大家都在做的。反过来在公益这块目前是大家都在探索的一个领域。我们做的一个研究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关注什么,我们很高兴的看到,虽然很多人讲80后、90后的一些评价可能不是很公正,不是很正面,但是我们看到还是有很多积极面,很多正面的鼓舞人心的方面,我们看到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微博控对社区的关爱是超出我们很多社会上的一些人士的。
我们在高校做这样一个活动,确实看到一个创新的主体,要依靠大学生来推动潮流,我们公司也是很愿意通过跟年轻人一起,从年轻人当中吸收新的思想和理念更好把我们企业在公益方面活动进一步的向前推进。
从企业来说,其实是很愿意做,但是需要有比较好的一些项目去做,能够跟企业业务有一点联系的我们去做,有实效的我们去做,资金也好,支持的力度也好,能够去到真正需要的地方,我们也是愿意去做,因为这样的原因我们在过去几年当中更多是自己做,这个也是很无奈的。
我前面看到洪涛公司的名字里面没有我们,有点点惭愧,我看到好像跨国公司不多,所以我们希望作为跨国公司,500强企业我们能有这个机会一起合作,希望能够给我们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