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心影录】可分享的奢侈品

从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情况来看,确实很难做到有系统地收集和收藏他国的文物,甚至我们还对自己的文物进行过大规模的销毁……为此,我们必须反省再反省,在反省的基础上树立新的文明收藏观。

责任编辑:朱又可 实习生 王磊

1980年8月中国美术馆门前,民众排队等待参观星星画会第二届展览。今天很多人只知道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开拓者的北京星星画会,但原作在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罕有收藏。富裕起来的中国人除了购买奢侈品,更应为后代人打好文化基础。 (严力/图)

艺术品也可以说成奢侈品

为什么在中国的博物馆里看不到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的文物,是中国历代皇帝和后来的政府不鼓励也没兴趣收藏其他文明的实物吗?为什么中国现代艺术的收藏家,几乎没有人系统地收藏西方现代艺术的作品?为什么一些中国收藏家只收藏中国画家的经典作品?是眼睛里只看见中国吗?……

我听见这样的提问与商讨正在某些人群中进行,于是我想把这类闲聊引出一些头绪。

一个国家的财富到了一定程度,文学艺术的多元化就会开始,眼光也会拓展到整个世界。中国近些年来的艺术热潮证明了这个现象。可是,中国文化关怀的传统习惯产生出来的问题也很明显。清朝之前,我们对异域的宗教充满警惕,清朝时期,我们对西方工业化文明的不重视,导致的自我膨胀的后果很明显。也就是说,我们对其他国家生存文化的关怀,是否有一个地球文明博物馆的视野?回答是:远远不够。

有人说文明积淀下来的遗产集中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图书馆,一个是博物馆。在美国我经常可以看到一群群学生去博物馆参观,去了解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各种地域的文化特色。纽约、伦敦、巴黎每天迎接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游客们涌进巴黎的卢浮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等等,为的是看看世界各国的实物文明记录。这个旅游项目包括了对时间的消费,一些当地人总是会对前往博物馆的人说,要是你仔细品尝观看的话,那里面够你花上几天时间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天就把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完,出来后总是会说,还要来一次,有些馆还没有来得及看呢。为了看这些大型的博物馆,游客就要安排更多的时间来消费,它带动的住宿、饮食对当地是一笔巨大的旅游收入。如果中国除了有自己文物的博物馆外,也有这样一些国际性的内容,那是多么有利于国民对世界更加直接的了解并促进旅游。

当我在美、英等国的一些博物馆看到那么多中国文物时,除了感叹这种由各国文物组成的历史文明物证阵容的同时,也感叹因战争和殖民地弱势国家在历史上被掠夺的事实;而在21世纪的如今,我也会感叹我们在大量购入他国的国债和奢侈品的同时,为什么不去购买一些西方国家以往及当代的艺术品?艺术品也可以说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