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仍在抗战 三个“慰安妇”的一生

袁竹林拒绝接受日本亚洲妇女基金会的这2万美元的抚恤金,一个月后,在武汉一家医院的病床上去世

  她们曾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慰安妇”。对她们来说,那场战争并没有结束,来自身体与心灵的伤痛,直到生命结束那一刹那方能终止

 

中国“慰安妇”资料馆目前只能容纳研究中心现有资料的五分之一。图为前来参加开馆仪式的“慰安妇”林亚金(左),韦绍兰(中)及其日本血统的儿子(后),万爱花(右)

 

 

    袁竹林是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纪实作品《烟花三月》中的主人公 图片由苏智良提供

 

 

日本“慰安妇”资料馆中的加害者资料   图片由苏智良提供

 

  7月5日,中国“慰安妇”资料馆在上海师范大学开馆,这是继韩国首尔、日本东京之后,全世界第三个有关“慰安妇”的纪念资料馆。
  资料馆展示了“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历时15年调查研究所得的各种资料,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个慰安所——大一沙龙里的富士山木雕、门板等实物证据,还包括当年日军士兵强奸中国慰安妇使用过的避孕套和其他资料,还有大量关于慰安妇研究的影像和图书资料。到目前为止,这些证据首次向社会公开。
  参加开馆仪式的有请来的中国“慰安妇”对日诉讼第一人万爱花;曾作为原告走上日本法庭的海南黎族受害者林亚金;最近被发现的广西桂林幸存的“慰安妇”韦绍兰和她日本血统的儿子;还有李碧华的纪实文学《烟花三月》里主人公袁竹林的养女,和一直在推动对日诉讼的王选及旅日中国电视人朱弘。
  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领事鹤冈千晴、副领事西野幸龙突然出现在资料馆内,在苏智良的陪同解说下,他们一个展板一个展板地看过去,并不停地拿笔记录。足足有半个多小时,副领事边看边记录。临走前,鹤冈千晴在入口的“慰安妇研究”图书义卖处停住,他看到墙上的文字说明:售书款将全部捐给慰安妇资料馆。翻阅一会,他掏钱买下了一本书。


袁竹林 湖北  已故
  2006年3月29日,84岁的袁竹林因脑溢血昏迷不醒在广东湛江去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