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里的吴英

吴英的羁押生活停留在手写材料和律师的记忆里。5年漫长洗礼,她曾在身边人的改判中重建信心,也曾吞下半瓶工业胶水自尽;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洗去稚嫩,逐渐抚平了波动的情绪。

责任编辑:苏永通 实习生 吴杨盈荟

2012年2月14日,最高法新闻发言人正式回应吴英案,称最高法将“依法审慎处理好此案”。吴英父亲吴永正在微博上转发并评论:“还是那句话:相信法律”。他现在很关心:吴英在里面怎么样了。

吴英在看守所度过了第5个春节,她的父亲吴永正做了个梦:“觉得女儿有难,急着让律师去会见查看,却被法院拒绝。”他半夜惊醒,心有余悸。

吴英的羁押生活停留在手写材料和律师的记忆里。5年漫长洗礼,她曾在身边人的改判中重建信心,也曾吞下半瓶工业胶水自尽;希望与失望交替出现,洗去稚嫩,逐渐抚平了波动的情绪。

一切变化凝聚在日与夜里,只有吴英清楚其间挣扎。

重建信心,越发较真

狱中吴英始终重视对外界信息的搜集,她对政法系统的调整、变化尤为关心。

2010年5月20日,吴英29岁生日,恰逢中央政法委第13次全体会议暨司法体制改革第5次专题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死刑案件人命关天,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办案标准,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办案责任制,真正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吴英在《新闻联播》里看到后,当即一一记下。

真正“直接改变我(吴英)对中国法律看法”的,则是室友覃金梅。

覃来自湖南,被捕前在金华打工。2008年,她“拔刀相助”感情受挫的老乡,造成一死三伤,被一审判处死刑,成了吴英在39号监室的室友。覃只有小学文化,就请求吴英帮忙写申诉材料。当时她的状况与眼下的吴英相似—&mda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