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废乡”到“废人”——专访贾平凹

“我写了《废都》,又写了‘废乡’《秦腔》,现在这部《高兴》写的是‘废人’。”贾平凹说,所谓“废人”,即这一两代农民的利益可能要被牺牲掉

“我写了《废都》,又写了‘废乡’《秦腔》,现在这部《高兴》写的是‘废人’。”贾平凹说,所谓“废人”,即这一两代农民的利益可能要被牺牲掉

 

 

西安最大的生活垃圾场东郊狄寨塬,十多年前仅有二三十位拾荒者,而现在则有六百多位  王卫东/图 

 

    2007年9月,贾平凹一直在忙3件事:新作《高兴》出版,81岁的母亲去世,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


《高兴》其实不高兴
    “《秦腔》我写了咱这儿的农民一步步离开土地的过程;《高兴》接着写了他们离开土地在城市里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写完小说回商州老家给父亲上坟时,贾平凹流着泪对父亲说。
    《高兴》是贾平凹的第13部长篇小说,历时3年,修改5次,手指磨出了一个大坑。最难的时候,写了十多万字,感觉不对,又全部推倒重写。跟贾平凹之前的小说都不一样,《高兴》是一部完全建立在真实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小说。在两年时间里,他采访了近百位在西安拾破烂的商州同乡。所有的小说人物都有原型,所有的人物经历和细节都在现实生活里发生过。
    南方周末:《高兴》里的主人公刘高兴的人物原型现状如何?
    贾平凹:他现在不拾破烂了,主要是在卖煤。他真名刘书祯,他家和我家关系很好,还沾点亲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