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车谍影——华锐风电“间谍门”再调查
因为一桩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因为金钱、女人、技术这些令人遐想的词汇,两家曾联手创造华尔街奇迹的公司搅动了所有人的敏感神经。这起曾经轰动一时,至今余波未了的“间谍门”还有哪些没有公布的事实?南方周末记者追踪采访奥地利克拉根福州检察院、事件当事方、辩护律师,还原“间谍门”真相。
责任编辑:曹海东
因为一桩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因为金钱、女人、技术这些令人遐想的词汇,两家曾联手创造华尔街奇迹的公司搅动了所有人的敏感神经。这起曾经轰动一时,至今余波未了的“间谍门”还有哪些没有公布的事实?
南方周末记者追踪采访奥地利克拉根福州检察院、事件当事方、辩护律师,还原“间谍门”真相。
卷入风电“间谍门”丑闻之前,38岁的德扬·卡拉贝赛维克(Dejan Karabasevic)是位身家清白的塞尔维亚籍工程师。
他不会想到自己引发的一起知识产权纠纷会让曾经的两个合作伙伴——华锐风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公司(以下简称美国超导)——对簿公堂,也不会想到这样一起普通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会至今余波未了。
最新情况是,2012年1月9日,原定于当日仲裁的华锐风电与美国超导合同纠纷案因北京仲裁委的原因,延期开庭。
事实上,早在2011年4月,二者关系就开始恶化。
华锐风电、美国超导知识产权纠纷案至今迷雾重重。 (勾犇/图)
起初,两家公司只是普通合同纠纷——美国超导称其最大的客户华锐风电不仅拒收该公司货物,还对部分合同延期付款。然而,事件演化出人意料。在中国和奥地利展开调查后,美国超导怀疑其前雇员将窃取的风机核心软件卖给了华锐。(具体参见2011年10月20日南方周末《谁动了我的技术》)
2011年11月初,华锐高级副总裁陶刚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源代码窃案予以否认。他表示:“华锐风电的低电压穿越技术和方案,是由华锐800人研发团队主导完成的。”
就此,一起简单的合同纠纷变为知识产权之争。在中国风电产业高速发展,风电核心技术并未完全突破、新能源贸易摩擦骤增的今天,这样一起充满“无间道”意味的事件已引起全球关注。
自2011年9月以来,美国超导已陆续在国内针对华锐风电提起了三起民事诉讼和一桩合同纠纷仲裁。2011年9月15日,美国超导亦向北京市海淀区公安局报案,要求立案刑侦。
2012年1月17日,南方周末记者联系华锐风电,询问其对德扬在奥地利被判有罪的看法,并请求回复其是否侵犯美国超导知识产权。华锐公关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华锐可在2012年1月19日作出答复。不过截至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