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资讯】复活的喇叭裤年代

该剧在上海时,抛出的几句上海方言让场下观众捧腹大笑。而到了北京,甚至来了几句京骂。相信到了广州,与广东本土文化结合造成的改变,会让观众更加期待。

中文版《妈妈咪呀!》也许是这个夏日最热浪灼人的话题。人们起先对于这部汉化的音乐剧也许会“水土不服”的担忧,也随着该剧在北京和上海的票房大卖而烟消 云散。10月28日起,这部由22首ABBA合唱团的经典歌曲串联成的百老汇最卖座的音乐剧,将登陆广州大剧院,拉开广州演出的序幕,而连续32场的演 出,有望再度刷新广州的演出票房。

 

自从2003年引进百老汇音乐剧《猫》后,中国的音乐剧就开始朝多渠道的方向发展。引进原版的《猫》,本土原创的《蝶》等剧目,实际上代表着中国音乐剧圈 的两个较为两极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在满足不同人群的喜好。而中文版剧目,这种集合了引进和原创的形式,基本上是将两者的优点揽于一身—娱乐性强,风味独 特,同时更为通俗易懂。但这种中西合并的形式也暴露了两者的缺点,创作的匮乏,容易让这种中文版剧目成为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所幸《妈妈咪呀!》避开了 这个困境,它在市场上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引进音乐剧的另一种可能性。

 

《妈妈咪呀!》讲述的是新娘苏菲希望能在婚礼当天找到她的亲生父亲的故事,全剧贯穿着亲情和爱情的主线,既有诙谐幽默之处,也有让人动情流泪的剧情。提到 原版《妈妈咪呀!》,第一个冲入大伙脑袋的估计是里边怀旧上口的歌曲以及满场浪漫热闹的舞蹈,当然,还有喇叭裤和蝙蝠衫!虽然剧中的经典歌曲被改编成中文 歌词,让听惯了ABBA的演唱的观众多少有点不习惯,但整出剧的氛围倒是被保留得基本贴近原版。多说一句,据说《妈妈咪呀!》的演员们在排练过程中基本上 是拎着红酒的—目的是为了更快融入该剧的异国文化氛围,生动地再现剧中人物的独特气质。可见该剧即便是有个汉化了的形儿,却还是牢牢守着异国情调的魂儿。

 

复古的年代被搬到了中国的舞台上,居然也并不显得突兀。让人惊喜的是,这部剧并没有因为语言上的改变而失掉音乐剧本身的魅力。主创队伍在改编这部音乐剧时 保留了许多原汁原味的叙事风格和表达方式,同时在这个基础上也添加了许多的中国特色。虽然是发生在希腊小镇上的故事,但入乡随俗几乎是所有百老汇音乐剧移 植到中国的必经之路。《妈妈咪呀!》也不例外。不仅在演出中添加了热闹的多民族舞蹈和武术的元素,甚至在语言上也增添了不少当地特色。该剧在上海时,抛出 的几句上海方言让场下观众捧腹大笑。而到了北京,甚至来了几句京骂。相信到了广州,与广东本土文化结合造成的改变,会让观众更加期待。

 

伊扎克·帕尔曼2011年上海音乐会

场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时间:10月29日

你也许不记得《英雄》和《艺伎回忆录》里的配乐,但你不会忘记《辛德勒的名单》中感人至深的独奏。这位音乐家最为人所知的当属他的传奇人生——4岁因患小 儿麻痹症下肢瘫痪,所以只能坐着演奏,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灵活的双手创造无与伦比的天音,他的演奏音色丰富,风格独特,对音乐有着他自己独到的理解。作为国 际知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今天的帕尔曼已经被公认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最有成就的小提琴大师之一。

 

越剧明星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场馆:广州黄花岗剧院

时间:10月4日

越剧,走过百年历程,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并且被文化部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越剧明星版《梁山伯祝英台》汇聚了十位戏曲最高奖项梅花奖得 主同台演出,在上海、江苏、湖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湖北、浙江、湖北、辽宁、北京等省市的近八十多个城市演出近两百场。 这次的演出也是越剧明星版《梁祝》第一次来粤。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