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需要敌人:马英九能破解“小猪”困局吗——台湾选举笔记之三
对于候选人来说,选民常被分为三种:我们的人、他们的人和中间的人。于是,选战获胜的方法归根结底也就是三种:增加“我们的人”,减少“他们的人”,争取“中间的人”。而要从整体的选民中分割出一块“我们的人”,就要有“我们”共同的东西。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江维维
对于候选人来说,选民常被分为三种:我们的人、他们的人和中间的人。于是,选战获胜的方法归根结底也就是三种:增加“我们的人”,减少“他们的人”,争取“中间的人”。而要从整体的选民中分割出一块“我们的人”,就要有“我们”共同的东西,简单的如出身、籍贯、性别、姓氏——好比金门选举,陈、李都是大姓,其中陈姓更是一等一的大姓,只要动员所有姓陈的投姓陈的,估计就没李家什么事了,复杂点的比如信仰、理想等等。
而在所有的“共同”里面,“共同的敌人”是能量最高的。大敌当前,往往信仰、理想、恩怨统统靠边站,中国的一个成语最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同仇敌忾。没有什么“共同”,比“共同的敌人”更能让人们团结在一起了。
悲情,制造敌人
政治人物需要敌人,正如电影编剧需要敌人一样。美国需要邪恶国家,正如007电影需要恐怖分子、阿凡达需要入侵者一样。电影中那些怪兽、屠夫、残忍的外星人、冷血的机器人,是某类型电影大片不可或缺的东西。这的确是人性的弱点,我们一方面谴责暴力,爱好和平,可是如果一部动作片、悬疑片、科幻片一旦没有了敌人,有谁愿意去看呢?
你能想得到吗?这可爱的小猪扑满会突然成为绿营的选举利器,给马英九带来偌大的麻烦。 (南方周末资料图)
选举更需要敌人。这就是为什么每到大选前,美国鹰派声音就会甚嚣尘上。1994年,刚刚坐稳位置的李登辉为了巩固自己的领导核心,迎接1996年第一次直接民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接受日本右翼作家司马辽太郎采谈,抛出震惊台湾和世界的声音——《生为台湾人的悲哀》。““这之前,掌握台湾权力的全都是外来政权。就算是国民党也是外来政权呀!一想到牺牲许多台湾人的‘二二八事件’,《出埃及记》就是一个结论。”
“二二八事件”、“未来政权”,当李登辉顺利地用这些符号建构起“仇恨和敌人”后,他孜孜以求的“台独”载体——“台湾生命共同体”就有了情感和逻辑基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