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图书观察】什么是我们的责任
无论是荒诞的交通灾难,还是蛮横的拆迁,最终都会借助这对词语指向个人权利的缺席与政府责任的阙失,如果从“权利”和“责任”的角度来理解今天的中国,可能是把握这个时代状况的最佳捷径。
责任编辑:刘小磊
【思想篇】
对于今天的国人而言,“权利”与“责任”可能是公共舆论中最为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它们弥漫在任何一个角落,无论是荒诞的交通灾难,还是蛮横的拆迁,最终都会借助这对词语指向个人权利的缺席与政府责任的阙失,如果从“权利”和“责任”的角度来理解今天的中国,可能是把握这个时代状况的最佳捷径。
从现代政治的角度谈政府“责任”,或许还是要追溯到晚清的资政院时期。关于这段历史,坊间大部分著作均是泛泛带过,要么认为这段失败的立宪预备期只不过最终证明辛亥革命的必然,要么认为体制内立宪派的努力根本无法催生出一个新秩序。但是如果认真读读《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晚清预备国会论辩实录》(李启成点校,上海三联,2011年4月),却可发现,某些曾经流行一时的政治观念与价值在历经一百年后,仍是追求的目标。
1910年11月9日,在资政院第一次常年会的24号议场里,议员孟昭常说有这样一段发言,“大家说现在世界各国没有不负责任的政府,若政府不负责任,就是没有政府,没有政府就是没有国家。我人民不幸而生长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