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特刊——影像穿越
这些图像远远超越“老照片”,它们是五四以后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重要社会生活和事件的视觉记录,是我们的“共同记忆”。
责任编辑:李楠 冯飞
这些图像远远超越“老照片”,它们是五四以后在中国知识分子心目中重要社会生活和事件的视觉记录,是我们的“共同记忆”。在欧美,用照片展现1860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末的中国及其人民,是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重要手段。近些年中国学者和影像史学家才逐渐加入这一行列。
刘香成
刘香成《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图
刘香成《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图
刘香成《壹玖壹壹——从鸦片战争到军阀混战的百年影像史》/图
我着手用影像为辛亥革命做编年史,心中不免惴惴。今年是2011年,武昌起义一百周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亚洲第一个共和国随之建立。起义赶走了满族统治者,但新生的中华民国仍聚居着不同国籍的人,这种状况又持续了好些年。因此,我的研究从一次长途旅行开始:跨越中国大陆和台湾,横穿欧洲和美洲,遍访各地的公共展馆和私人藏品。从东京到悉尼,从伦敦到巴黎,从洛杉矶到纽约,我看到了数目庞大的原始影像,被珍藏了一个多世纪。
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知识分子一直关注着18、19世纪帝国主义的遗产。作为后殖民主义崛起的一部分,对殖民历史和经验这个棘手话题的表述屡屡出现在文学作品和历史教科书中,较新的有毕可思(Robert Bickers)近著《争夺中国》以及帕特里克·弗伦奇(Patrick French)所写的V·S·奈保尔(Naipaul)传记。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这种遗产的方法却不尽相同。2011年1月1日,中国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于纪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新年致辞中表示,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对西方帝国主义的影响记忆犹新。1919年,美国国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将德国在华“领土”和势力范围转让给日本。
中国对《凡尔赛条约》的回应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中国知识分子怒不可遏,遂引发1919年的五四运动,抗议强加于中国的“西方帝国主义”。这场运动标志着现代中国民族主义的诞生,代表着对晚清时期外国人半殖民式在华存在的心态。时至今日,中国对这种存在仍很敏感,一切与中国主权有关的问题都充满了感情色彩:北京成功举办2008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