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处】攀登活火山 维阿利亚的诱惑
谁能想到这是一座活火山?维阿利亚火山海拔不到3000米,从远处望去,除了被近处浓绿的森林遮住的地方,它有三分之二都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
谁能想到这是一座活火山?维阿利亚火山海拔不到3000米,从远处望去,除了被近处浓绿的森林遮住的地方,它有三分之二都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
望着窗外近乎完美的圆锥形火山,我傻了眼。
一股白色的小烟儿从覆盖着积雪的火山顶端飘出来,看起来像一小朵云彩,在蔚蓝的天空下怪可爱的。
“这就是我们要爬的维阿利亚火山?”我问旁边刚结识的旅伴,一个瑞士姑娘。她埋头看看自己的旅游指南,又看看火山,斩钉截铁的点了点头。
也许是大学学地理的缘故,我对火山、冰川之类一直抱有特殊的感情,攀登一座活火山一直是我的心愿。中国没有活跃的火山,这次来到智利,我特地跑到普岗,因为这里有一条有名的攀火山之旅路线—攀登当地的维阿利亚火山。
但是,为什么没人告诉我,这座火山还是“雪山”呢!
1 穿越雪山
想攀登维阿利亚火山,必须在清晨就出发,因为每天从中午开始,就会刮风,寒冷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火山口冒出大量毒气,下午的风会让毒气飘散得更快,那时就根本无法在山上停留了。
攀登雪山更不是件有趣的事儿,这里不像爬泰山、华山那样,移步换景,处处都有风光。在雪山上, 不论是抬头还是低头, 往往只有两个颜色—蓝的天和白的雪,前方之字形的路,仿佛一直通到天空。脚下全是松软的火山灰,细细的铅灰色粉土,每踏上一步脚都会激起一片烟尘。与山脚下葱郁的森林不同,火山山体上几乎没有什么植物,只是偶尔在避风的地方,有一两棵坚毅的小草作为植物部队的先锋,悄悄绽放。
带领我的向导是一个胖乎乎的智利姑娘,年纪不大,却有丰富的登山经验。她走在前面带路,但是不时回头提醒我注意脚下。时值圣诞节,在南美洲,应该算是初夏了,但是随着向上攀登,纵使穿上冲峰衣和抓绒,依然能感觉到山风寒冷。 远远望去, 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不久,山上的白雪在晨曦中闪闪发亮,远处的山丘平原都笼罩着一层淡青色。
原本以为,在雪中登山会很滑,其实不然。雪地已经被前面的人踩出一条一人宽的小径,这条小径是“之”字形迂回向上,这样虽然增加了路程,但是大大减小了上升的速度。在雪地里跋涉了3个多小时,依然看不到尽头。我气越喘越粗,速度却越来越慢,用双脚丈量雪山,真的是很自不量力的行为。
2 直击火山口
攀登雪山的路途越发艰难。这一地区火山密集,能看到数座其他火山,都是圆锥形的山体,顶部覆盖着积雪。抬头望上看,由于角度问题,在半山腰上反而看不到火山口,只有一片平坦而光滑的雪坡,几乎看不到起伏。因为失去了参照物,感觉前方好像是一片白色的平地。但是一步步走着,膝盖关节传来的压力告诉你,你是在与地心引力做斗争。
突然,前方的景象变了,不再是单一的白雪,而是在雪地上露出东一块西一块的黑色山体—终于到达终点了!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已经登顶的人冲我欢呼,而他们脚下的黑色山体,是被火山的热度烘烤而雪融露出的。我迫不及待地冲向前方,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火山口!
火山口,是一个巨大的近圆形凹陷,火山口四周的雪很薄,而且上面落着一些黑色的火山尘埃。火山口内壁则完全没有积雪,颜色是深浅不一的肉色,有点像烧过的蜂窝煤残渣的颜色。我走到火山口边,伸着脖子往里看,还没等看清楚,一阵强烈的热气突然扑面而来。火山口冒出来的毒气没有颜色,但是无比呛人,我几乎瞬间窒息,咳嗽得眼泪都出来了,而且不敢吸气—吸入的气体也完全是毒气。
向导把我拉离风口,在上风口会好得多。我大口喘气,过了半天才平息下来。也有人试探着往火山口内张望,不过必须都十二万分的小心。在火山口没停留很久,向导就招呼回去,因为火山口毕竟有毒气,不能停留太久。我有点恋恋不舍,本以为能看到红色的岩浆—但是据说只有冬季时岩浆才会比较明显。
3 一路滑下山
人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但是这在维阿利亚火山并不适用。下山的时候,我们不用走了,而是靠一个特制的薄薄的滑板,坐在上面,人直接从山坡上滑下去。小时喜爱玩滑梯的人一定高兴了,因为火山锥体上没有什么障碍,所以根本无所谓路线,只要往下地下一坐,就可以“哧溜”一下子滑下去。减速也很简单,只要往后躺倒在山坡上就成。
往下滑的时候,我看到晶莹剔透的雪花在身边翻卷起来,柔软得如同冰淇淋一样。不由得童心大发,直接低头张嘴,雪片就直接灌入口中—味道不错,如果再加点炼乳就完美无瑕了。吃力攀登了5个小时的火山,坐着向下滑,居然半个小时就回到了山脚下。
维阿利亚火山在上世纪80年代还大规模喷发过一次,上次爆发平息之后,人们又回到这里,重建了小镇。生活在火山脚下虽然有危险,但是火山灰养分丰富,格外适合种植蔬菜水果。再者,这座火山真的可爱,在它不“发怒”的时候,蹬蹬山,滑滑雪,大家可以尽情都很享受它的恩惠。回望维阿利亚,又一朵白色的烟云从山顶冒出来,仿佛在向我道别,可爱而又威严的维阿利亚,我会记得你,想念你。
网络编辑: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