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调经济结构,高物价就没办法解决”——三问青海难题

为什么相对贫困的青海,物价涨幅却动不动就是全国首高?孕育高CPI的土壤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改,怎么改?本报记者采访了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和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

责任编辑:邓瑾 助理编辑 温翠玲

1960年后,青海省的每一届领导,都要考虑这么少的耕地,怎么能养活这么多人。

青海省依托优势资源,大力发展重工业,轻工业的比重占比不到10%,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用、衣、食、行等方面的产品自给率非常低。

因为大部分食品和日用品需要从外地进来,青海自己想要控制价格就很难。

为什么相对贫困的青海,物价涨幅却动不动就是全国首高?青海这个资源丰富的大省,孕育高CPI的土壤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改,怎么改?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两位当地学者——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长孙发平和青海经济研究院院长李勇。

物价为何这么高?

孙发平:这和我们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青海是一个资源性省份,盐湖、有色金属、水电等都比较丰富,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青海选择了一条资源型发展道路,形成了重化工结构为主的工业结构,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了50%,达到了一半以上,而轻工业的比重则占比不到10%。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

1.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用、衣、食、行等方面的产品自给率非常低(我们自己生产的蔬菜大概只能满足全省需要的40%),而青海又地处内陆,距东部沿海相距差不多两千多公里,运输费用比较高。这直接导致一些商品的价格比较高。

同时,因为大部分需要从外地进来,我们自己想要控制价格就很难。

2.由于资源性产业与全球经济联系比较紧密,国际上价格一变,青海的这些产品的价格也立即发生变化,输入型通胀的压力比较大。

另外,青海是欠发达地区,它的财力有限,而民生方面欠账又很多。比如说,青海总人口五百多万,尚未脱贫的还有138万。城镇里面,还有二十多万的低保人口,这都需要花钱。政府想拿出更多钱对商家进行补贴,抑制物价,也非常困难。

李勇:看待这个问题,必须有一个大背景。近十年来,随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上官兰雪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