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中学历史课本——新国博“复兴之路”印象

展览尾声部分呈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巨大改善,用了最一目了然的符号——手机。辈份最高的是摩托罗拉的模拟信号大哥大,最青春的是苹果iPhone4。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蒋潇

今日已满,请改天再来

国家博物馆西门前的人行道上,围栏把一片长方形的人群分隔成曲折往复的长龙,缓缓移动。从这里直到博物馆入口,六七十个穿统一制服佩戴胸牌的年轻人,嘴边挂着麦克风,腰间别着扬声器,穿梭在队伍中维持秩序,控制行进速度。

2011年4月10日,是个晴暖的周日。国博九点开馆,大约十点半,几个工作人员便在接近队尾处截断了队伍,他们告诉剩下几十位游客,今天的名额已经满了,不好意思,请改天再来。

新国博“复兴之路”中的展品:《邓小平和胡耀邦在一起》. (李宏宇/翻拍/图)

国博新张,实行免费入场参观,试运行期间,每天限定接待8000名零散游客。预约参观只针对团体,他们会走北门入口。也就是说普通观众要参观国博,眼下除了尽早来西门排队之外别无他选。

同北京的许多大型政府机关建筑一样,国博正门也就是西门前,宽阔的广场和宏伟的台阶干净地空着。观众长队从这片空地一侧前行,上到台阶尽头的柱廊底下,这时候他们会略感失落地看到前边,也就是柱廊和新馆入口之间的小广场上,原来还有一条曲折往复的长队,自己的征途只完成一半。好在这时候他们正好可以向西俯瞰人头攒动的天安门广场、纪念碑、纪念堂,或向北眺望红旗招展的天安门城楼。当然,也正好抬头打量这座崭新的建筑。

过去悬挂在柱廊正中右立柱上,原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牌匾在改造后没有重新挂出,留下柱廊两端方塔上接近顶端的中英文金属字馆名。新国博保留了老建筑的北、西、南三个立面原来的模样,新馆从过去的庭院中拔地而起,向东扩出40米,向西则与正立面柱廊间留下这个小广场。新馆的外部线条现代、简洁,但造型上严格呼应原有风格,外装饰材料的色彩、材质也尽可能接近老建筑。

2004年,国博改扩建工程项目管理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