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旱”化?】任凭旱情悄然来袭?

此次华北旱情,从干旱苗头初现时,气象部门就组织天气、气候会商,每5天滚动更新旱区未来30天的气候预测意见,但为何不能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发布预测?

责任编辑:曹海东 朱红军 助理编辑 袁端端

为什么我们能预报明日天气,却很难预测百日大旱?

山东省曲阜吴村镇中心村,当地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 (南方周末记者 王轶庶/图)

国际难题,指数尚缺?

此次华北旱情,从干旱苗头初现时,气象部门就组织天气、气候会商,每5天滚动更新旱区未来30天的气候预测意见,但为何不能提前半年甚至更早发布预测?

气象灾害预测的第一个障碍,存在于科学家们的口头禅“可能性”。“短时段的降水少并不意味着干旱,气象干旱是指一个持续降水减少的时段,那么这个时段的长短有很大的区域性,在北方可能长些,南方可能短些。”中科院研究员马柱国认为,如果南方雨季某些地区也许持续10天不下雨就会发生干旱,而华北地区在过去的30年里,延续了降水减少并伴随增温的趋势。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张庆云也谨慎地说,“虽然在拉尼娜现象的背景下,华北黄淮降水可能偏少,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能提前预测出干旱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而干旱往往与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F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