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一个台湾思想杂志身世的故事
2010年复刊的《当代》将以对台湾的政治评论为主,而不再是对西方思潮的引进。这一方面是金恒炜个人关注重心的转变,另一方面也或许反映了这个社会不再对西方知识的引进感到饥渴。
责任编辑:马莉
【瞻前顾后】
台湾的知识界,特别是在1980年代共同反国民党体制的知识界,在1990年代随着统独、省籍意识的激化而逐渐分裂。
1986年,台湾正处于黎明前夕的暧昧与躁动中。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社会上的各种抗议、冲突层层累积,威权体制的镇压能力和蒋经国的意志则逐渐弱化。1987年7月15日,国民党宣布废除长达三十多年的戒严令。台湾开启了民主化的大门。
那是一个思想沸腾的年代。《人间杂志》用黑白的影像挖掘着岛屿的悲伤与苦难,《南方》杂志深思着反抗的理论与实践,复刊的《文星》仍然高举着思想火炬。而1986年5月,一个知识分子气味浓厚的新杂志《当代》创刊了!往后十年,《当代》影响了台湾知识青年们对西方思潮的认识。
1990年代的思想性刊物如《岛屿边缘》也已经退场。《当代》虽然经过中间一次停刊,却一路挺到2008年,虽然性质和重心已大为改变。2010年夏天,《当代》重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