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20110120)
“申亚梦碎”不仅未必是遗憾,甚至可能是香港社会的福音。香港立法会最终否决申亚拨款,至少表明它对于维护香港社会的公共利益是相当管用的。
责任编辑:史哲 实习生 蒲思伊
No.1 否决申办亚运,香港立法会做对了吗
《东方早报》,1月18日,作者:张千帆
(原文摘编)1月14日,香港立法会以40比14否决了香港申办2023年亚运会的60亿元拨款申请,为香港申办亚运基本画上句号。有内地媒体不无遗憾的报道称“香港申亚梦碎”。
此前,香港立法会财委会已有逾半数议员表态反对香港申亚,认为港府申亚存在费用预算混乱、没有清晰交代巨额开支如何使用、没有解决精英运动员退役出路等问题。
由此看来,“申亚梦碎”不仅未必是遗憾,甚至可能是香港社会的福音。香港立法会最终否决申亚拨款,至少表明它对于维护香港社会的公共利益是相当管用的。
立法会的基本职能就是对诸如亚运这样的项目可能为香港带来的公共利益进行辩论,并根据其成本决定政府申请的项目是否得不偿失。精打细算、收支平衡,这听起来有点小家子气,却是任何一个理性政府的必备条件,而政府的基本理性正是由立法会这样选举产生的议会保证的。没有称职的议会,就无从防范政府的好大喜功、劳民伤财。
对我们而言,奥运、亚运也许就等于至高无上的“公共利益”,但在香港人眼里却未必。举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