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奖风波折射公共精神空间问题
一位诗歌奖获奖人,有几首“零度抒情”之作广泛传布,并在网上被嘲讽性地命名为“羊羔体”,成为鲁迅文学奖争议的集中体现。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今年的鲁迅文学奖,一经发布就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而且争议、异议的声音,远远高过了附议、赞议。鲁迅文学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失去轰动效应的文学,赢回一个短暂的轰动效应。这短暂的轰动,在文学与社会之间再划一道刻痕。
一位诗歌奖获奖人,有几首“零度抒情”之作广泛传布,并在网上被嘲讽性地命名为“羊羔体”,成为鲁迅文学奖争议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其他获奖人及获奖作品,未被强烈关注,但这种社会反应,与其说代表了人们的认可,不如说代表了人们的漠然。
在强烈非议与完全无视之间,后者更加真实地代表了人们对鲁迅文学奖的态度。对某一获奖人的强烈非议,并不表明对评奖的热切关注,那只是人们寻找了一个证据,表明自己对这一评奖采取完全无视的态度是多么合理。
客观地说,被非议的诗歌奖获奖人,其诗歌形象几乎被几首“零度抒情”之作定格,并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