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的安倍时代
外交内行,内政外行,安倍黯然下课
9月1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以“健康原因”为由提出辞职,他希望新首相能够打破目前延长《反恐特别措施法》讨论的僵局。事实上,对延长该法的讨论只是压垮安倍的最后一根稻草,执政一年来,外交内行、内政外行的他从未让更看重内政实惠的选民放心过。安倍辞职,证明他也未能逃脱日本短命首相的怪圈,20年来,除了小泉纯一郎两届任满离职外,其余都是一届未满便黯然谢幕。
要里不要表
去年9月安倍刚当选之时,《星期日泰晤士报》便发出警告,日本将诞生二战后民族主义色彩最浓厚的首相。日本政治分析家森田实也表示,“安倍是日本最危险的政客,他能引导国家再次走向战争。”一年来,安倍在军国主义道路上比其前任小泉走得更远,但其巧妙的处理方式和低调的行事风格让他免受小泉遭受的暴风骤雨式内外夹击。
相比小泉,安倍采取了要里不要表的策略,做了许多小泉都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却赢得了国内外的喝彩声。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这位其外祖父是甲级战犯的政客,在就任首相前五个月还去参拜过。考虑到亚洲国家强烈的反对声浪,安倍就职至今未以首相身份参拜。安倍顺势访问北京、首尔,改善了与中、韩两国的关系。但在其畅销书《致美丽的祖国》中,安倍质疑东京审判的合法性,这已超出了小泉的政治底线。
日中关系的改善并不意味着安倍重新定位中国在日本战略版图中的地位。在安倍的世界观里,日中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国家理念,它们在资源和影响力方面都是不折不扣的竞争对手。安倍外交顾问曾放言:“中日关系再也不会回到1980年代的水平,日本更多地会在美日联盟与中国之间寻求一种适当的平衡,中国必须接受这一现实,而我们必须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但“鉴于与中国之间存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访问北京有益无害,不仅在经济上收益颇丰,还改善了日本的国际形象。
走出战后体制、恢复军事实力是安倍等日本右翼不懈追求的目标。战后体制的核心是和平宪法。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履行这一规定,日本不保有陆海空三军及其他战争力量。安倍一上台便直奔主题,先是修改《基本教育法》,推动所谓“爱国主义教育”为修宪造势;后又将防务厅升格为防务省,把一个地位受限制的、在行政编制上属于局级单位的军事部门,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防部,在重大军事决策上拥有很大的主动权。在小泉看来“不可能”的修宪却在安倍任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安倍的极右政治理念除了与其政治教父小泉有关外,还有其深厚的家学渊源。1954年9月,安倍出生于山口县一个政治世家,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荣作都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战后右翼政治路线的两名代表性首相。岸信介本来是二战甲级战犯,差点跟东条英机一起上了绞刑架。但由于政治需要,1948年岸信介被美军释放。岸信介在塑造安倍政治理念方面功不可没,安倍也承认,“我继承外祖父的DNA比父亲的多。”
内政焦头烂额
外交上左右逢源的安倍在内政上却是一筹莫展。其首任内阁人选大都是他一手造就的亲兵干将和故勋遗老,被称为“少爷内阁”。这些阁员要么屡屡失言,要么行为不谨,使安倍前内阁公信力在朝野丧失殆尽,最终促成参院选举中的大溃败。8月27日,内阁大换血后再爆腐败丑闻,不仅自民党内部派系质疑安倍的组织能力,在野党也加紧逼宫,安倍已是四面楚歌。
此外,小泉纵横捭阖的改革不但把农村选民和传统保守势力这些先前自民党的铁杆选民推入民主党的阵营,也促使一些自民党倒戈支持民主党人。安倍要挽回颓势,绝非易事。
再者,擅长理论却无经济经验的安倍不但无力完成小泉未竟的经济改革,还对国民关注的经济问题全然不知。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日本人越来越关注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他们担心这会使国家分化为富人、穷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安倍在竞选政纲《致美丽的国家》中声称,“一个没有收入差距的社会将会缺乏活力。”内政上的乱象横生迫使安倍时代仓促谢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