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熊猫,还有谁能代表中国?
“中国形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选秀“,究竟该怎么展示“中国形象”?这是兹事体大的国家任务。
责任编辑:袁蕾 实习生 赵大伟
北京奥运会之后,熊猫已经渐渐从中国形象中淡出,古人、明星、普通人,正在通过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各种形式的文化节和宣传片脱颖而出。“中国形象”经历了一轮又一轮“选秀”,它时而是高大的姚明,时而是前卫的李宇春,时而是庄严的孔子,时而又是有力量的普通产业工人……
2010年国庆,一部名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短片面向全球观众播放,它的幕后推手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官方的创意文案来看,政府希望呈现的是一个由“精英”摇旗呐喊,既有文化内涵、民族底蕴,又有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中国形象”。
究竟该怎么展示“中国形象”?这是兹事体大的国家任务。
陆川对国家馆短片的一个坚持是不要“各种各样”的笑脸,但最后《历程》里的普通劳动人民还是保持着微笑。 (陆川/图)
过去太沉重,现在太单薄,未来太抽象
“中国馆不是一般的馆,事关国家形象。”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副局长陈先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就决定了在为国家形象挑选“设计师”时,一定是严苛甚至有些残酷的。
后奥运时代中国形象榜
三年前,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就专门成立了“中国馆部”,具体执行整个中国馆的设计、施工,包括为中国馆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寻找演绎方式。讨论时大家发现,许多团队都被“过去”缠住了。陈先进开玩笑地说:“过去太沉重,现在太单薄,未来太抽象。”
●普通人
(2009商务部“中国制造”广告、2010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2010广州亚运会宣传片、2010上海世博会宣传片、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主题短片、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宣传片)
●孔子
(2009法兰克福书展、2010巴黎孔子文化周、“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国际孔子文化节)
●国画
(2009汉堡豫园中国节、2010中韩文化交流月、雅加达《墨韵和风:中国国画展》)
●杂技
(温哥华中国文化节、为庆祝中尼两国建交55周年杂技演出、2010印度“中国节”)
●戏曲
(2010年俄罗斯“中国文化节”、瑞士文化风景线艺术节·中国主宾国)
●汉字
(2010上海世博会会标)
●熊猫
(中俄文化年徽标)
●羊
(2010广州亚运会会标)
●明星
(2010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
●牛
(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
●天安门
(国新办“感知中国·以色列行”)
●西藏
(“雪域高原”——中国绘画作品展)
●中国结
(第二届友好国家文化博览会)
(本榜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国际性大型活动的海报、标识、宣传片的主题形象为基准。整理:李邑兰、赵大伟)
陈先进想“甩掉沉重的历史包袱”,把中国馆做好,必须举全国甚至是全球之力。他们请来了北京、南京、上海、广州的专家一起“头脑风暴”,最后大家发现,中国城市发展最快的一段,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思路有了——先讲现在,再讲过去,最后展示未来,每个部分都要引入“竞标”机制。
“现在”部分,大家达成共识,通过一部影片来展现。“电影这种艺术形式,能够高度概括很多东西。”陈先进说。
两年前,拍完《南京!南京!》的陆川,开始介入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创作,他的身份是影像部评审,经常和各个门类的专家一起讨论,为中国馆的创意出谋划策。年底,世博局领导找到他,希望他能为中国馆拍一部八分钟的短片,主题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当然,他还得与另外7支团队PK。
一开始,陆川有些犹豫:“我也当了几个月的裁判,每次审稿就跟‘批斗会’似的。”
最后他下决心“接题”。做导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王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