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议员对财政部官员受贿案的质询

民国早期,由于财政总长涉嫌受贿,国务总理段祺瑞不得不到国会接受议员的质询。

责任编辑:刘小磊

民国早期的政治,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一页。在传统的史学家看来,军阀混战、政局动荡、社会失序,构成这一时期的主流特色。但是正如罗隆基所说:“民元至民十六那段中国宪政历史,那固然是宪政的失败,但那却是国家实施宪政必经的过程,倘以那段宪政过程中之波折,即断定宪政在中国永无成功可能,那是缺乏历史的眼光。”唐德刚先生《晚清七十年》一书中也曾提及,胡适晚年就不止一次地称赞民初的国会议员都是“了不起的人才”。美国学者林蔚(Arthur Waldron)在研究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著作《从战争到民族主义:中国的转折点(1924—1925)》中,特别指出北洋时期经济有实质性的增长,言论有更多的自由,文化也有较多的成就。特别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国会政治,“虽然国会的成就有限,而且经常大权旁落,但是国会一直是整个北洋时期立法活动的焦点,这是不应该忽视的。”

在民初国会政治中,质询权是其行使立法监督功能的重要方式。

质询权是指立法机关的议员,对于政府的施政方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方亚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