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诽谤罪公诉门槛治标难治本

设想一下,公民对官员正常的举报与批评,动辄就引起公安侦查,检察院以“诽谤罪”起诉,在今日社会矛盾突出的转型期,全国各地将会有多少冒犯官威者入罪?

责任编辑:陈敏 史哲 蔡军剑

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规定:对于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诽谤案件,受理的检察院经审查认为属于公诉情形并有逮捕必要的,在作出批捕决定之前应报上一级检察院审批。这一规定的出台非常及时,也很有必要,有利于维护司法公信力、保障公民人权、防止公权力被滥用。

近几年来,刑法第246条成为了一些地方公权力部门维护“官威”的独门法器,该法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很显然,诽谤罪属于侵犯个人权益的一种犯罪行为,区别于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的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也有别于以造谣、诽谤等方式的“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其常态是自诉案件,即被诽谤者不告不理。而该法条的&l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