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这样对待群众上访——访国务院信访室原主任马永顺
在今天转型期的中国,群众上访或者人民来信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集体上访和揭发性的人民来信。这种具有强烈中国体制色彩的行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并不陌生
责任编辑:刘小磊
在今天转型期的中国,群众上访或者人民来信仍然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尤其是集体上访和揭发性的人民来信。这种具有强烈中国体制色彩的行为,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并不陌生。南方周末记者近日走访了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原主任马永顺,了解了不少“文革”以前处理信访工作的情况。
信访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
马永顺在“文革”前曾经当过十年的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主任,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了当年国务院秘书厅信访室根据毛泽东对信访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关于加强信访工作的规定,在刘少奇、周恩来以及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直接领导和具体指示下,处理群众上访和人民来信的经历。
马老是1959年2月调到信访室工作的。正赶上举国“大跃进”的年代,马老回忆说:我一上班就感到人民来信来访中有很重要的问题值得重视。在日记里我记道:“正式上班了,初步接触到一些人民来信,反映的问题大部分属于人民公社的问题。对于人民来信的重视与否,的确是关系着为人民服务的问题。”
马老上任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群众缺粮问题的来信来访。当时一些地方群众因缺粮,大量外出逃荒、浮肿,甚至有饿死人的现象。面对此种情况,无论是马老本人还是主管他的国务院齐燕铭、杨放之副秘书长、习仲勋副总理(兼秘书长),乃至周恩来总理,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都是亲自处理,或召开会议,或提交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领导人,督促他们设法解决。马老回忆了他上任后亲自处理的一件事情:
1959年春季,甘肃群众不断来信反映当地缺粮严重。6月26日,又收到甘肃静宁县的一封反映当地严重缺粮的人民来信以及随信寄来的一包当地群众充饥的食物,我拿着给杨放之副秘书长看后向习仲勋同志汇报,仲勋同志当场把食物掰下一块,拿到嘴里尝了一下,说:“这哪里是人吃的东西!”他表示要立即汇报给总理,并派人调查处理。第二天一上班,他指定由我率领两名干部当晚出发去甘肃,会同当地处理。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甘肃省委采取了积极措施,群众严重缺粮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