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西方民众的不满才是中国的挑战

中外关系受挫折时,并非是某届政府或政客故意要与中国过不去,相反,对中国的 “误解”,根深蒂固地存在在外国民众之中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通讯手段的更新,网路的蓬勃兴起,不管采用怎样的政治体制,怎样的选举体制,民意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日趋深化,执政者对民意的反馈程度也越来越敏感。这种深刻的变化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的日常生活当中。举例而言,两个月前的青海地震、玉树受灾,虽然地震的规模和灾难的程度不如四川汶川,北京也婉转拒绝境外援助,但在国内,这仍然是民众关心的头等大事,为此,胡锦涛主席提前结束相当重要的金砖四国高峰会,回国指挥灾后重建,温家宝总理则押后已经排定的外访任务,以最快速度赶到灾区视察。

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内政外交思维。在过去,发生类似事件,中国的思维方式是坚持既定的外交活动,“化悲痛为力量”,认为这就是对国内的最大支持。如今是以人为本,以民为贵,国内大事发生,领导人责无旁贷“打道回府”,担起指挥救灾的大任,这是“国际社会的惯例”,也是最好的外交。因为领袖把人民的利益安危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政治人物、这样的国家是值得信任的,也是人道的,负责任的。

问题在于,中国的领袖或许已经有了新思维,但是在外交领域,尤其是在对外观察的领域,却还是存在着“党八股”的陈旧思维。举例而言,当中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政治上的纠纷或者双边关系紧张时,常常认为这是反华政客在兴风作浪,广大人民则是好的,但事实或许并非如此,这就导致了处理双边关系时出现偏差。我们可以举出加拿大的例子。

今年引发加拿大媒体广泛关注的一例,是中石化子公司拟斥资46亿美元购买美国石油大公司康菲石油公司在世界最大油砂合资项目中9%的股份,此举需要加拿大和中国政府的审批。这个收购价高于预期,对加拿大经济是相当大的利多消息。问题是,在保守党政府与经济界正在享受中加关系准蜜月的时候,加拿大民意调查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发表一项今年3月委托最具公信力的安格斯列特民调公司展开的网上调查,发现只有18%的加国民众支持中国国有企业投资当地大公司。得分最低的是阿联酋,只有16%的加国民众能够接受阿联酋在该国的投资,新加坡在该国的投资也只获20%加国民众的认可。不过,52%受访者支持来自英国的投资,来自美国的投资,也有41%的国民表示支持。

这个调查,可以帮助我们澄清很多盲点和误区。

首先,中加关系受挫折时,并非是某届政府或者某些政客故意要与中国过不去,因此误导民意,让民众不喜欢中国,相反,对中国的不满或者说“误解”,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加拿大民众之中。政府的一些对华不友好政策,只是迎合了民意,在达赖或其他议题上莫不如此。而仔细分析加拿大民众的对华认识来源,除了历史上的反共排华以及战后长期的冷战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加拿大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存在着刻板偏见。一个白求恩,一个大山,还抵不过庞大的媒体力量。

其次,我们常常认为,加拿大人很反美,这也是误点。单纯讲美加关系的时候,加拿大人不喜欢美国,这是事实,但是,当把美国与中国等亚洲国家并列的时候,加拿大人还是相信美国,理由也很简单,因为美加是同文同种,也是共同的体制,而他们视中国就是另外的“国家”了。

那么,如何能够真正改变加拿大对中国、对亚洲的传统思维模式和立场,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个是中国本身的发展和改革,以及积极向外部世界展现中国真实的变化,才能改变加国民意;另外一个就是中国要走出去,就必须广泛展开民间交流,想方设法邀请更多的加拿大人到中国走走看看;第三当然就是加拿大的百万华人,这是中加关系的重要资产,他们是桥梁,但同时也是一面镜子,让无法去中国的大部分加拿大人能够看到中国人的谦卑有礼、遵法守纪、勤奋诚实,不然,华人的行为偏差加上加拿大人传统的对华观感,那看中国的尺度就差到十万八千里了。

这样的情况,又何止加拿大,中国对日本、对美国,都存在这样的盲点和缺陷。

总而言之,在民主社会,如果民意彻底改变了,政客要兴风作浪,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中加关系的“长治久安”,在于人民,在于选民,这是大家必须正视的事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