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里森 新闻自由的又一位牺牲者

对于紧盯伊朗的奥巴马和中情局高管来说,里森这样偏执于真相的新闻从业者是不合作分子

尽管是在美国,尽管有铺天盖地的媒体调查追踪,尽管有国会和独立调查机构的监督,可新闻背后的不可见的政治故事依然扑朔迷离。2006年,这不可见的事实成为《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所写的《战争状态》一书的内容,为他获得了普利策奖;在4年后,这不可见的事实则是“国家机密”,只为里森带来了一张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为名的法庭传票。

为了真相

2005年,里森和《纽约时报》的同事埃里克在调查中发现,为了捣毁基地组织,布什政府和CIA绕开国会的立法程序,正在秘密窃听美国公民的越洋电话,而这项行动在“9·11”发生前几个月就开始了。CIA每抓获一个基地成员,就把他的手机、笔记本和其他电子设备一并收缴,并对里面记录的所有电话号码和电子邮件进行监听,这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美国公民。两人合作,把“窃听门”写成了报道,但是当他们把内容上交给报社后没几天,却被请到了报社高层的办公室里:报道过于敏感,布什政府已经亲自出面交涉,这篇文章不能登,要压下。

里森对报社高层一再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民主党在造共和党和布什的口实,他自己就更偏向共和党的政策,这篇报道只是为了“真相”。然而,文章依然不了了之。愤怒的里森请了一个长假,他决定好好利用在CIA里的线人们,搞出更多的情报──正是如此,催生了分为9章的《战争状态》。

一年后,得知书快要出版的布什和CIA高官们震惊地发现,里森写出了更多比“窃听门”更糟糕的真相:伊拉克战争筹备过程中,中情局事先就获得了充分证据,伊拉克没有核武器,但他们“刻意”不告知总统;战后的虐囚等问题CIA用推诿的方法来掩人耳目,其实总统本人对虐囚也心里有数……里森在书中对美国政府的做法更提出了严厉的指控,称正是美国把核武器“亲手交给了流氓国家”伊朗;还称,在美国政府的默许下,阿富汗成了海洛因全球份额占8%的毒品王国……

这些重磅炸弹一样的“真相”让《纽约时报》再也无法保持沉默,公司高层赶在里森的书出版之前的2005年12月,刊登了原来那篇压在箱底快一年的文章。

不合作分子

这篇文章为里森和埃里克获得了2006年的普利策奖;但里森的书,将身陷虐囚丑闻的布什政府推向了风暴的中心。美国人为此展开了国家安全与公民安全谁为重的讨论,这场大讨论,几乎提前写出共和党和布什离开白宫的结局。

2008年1月,里森在布什政府任内收到第一张法庭传票。当时的传票只是让他公布书里的信息来源,而里森以和线人之间有保密协议为由,拒不出庭,并拖到2009年传票过期不了了之。

在奥巴马政府任内接到第二次传唤,这多少让人有点吃惊。新闻自由委员会的执行委员露西·达利什说:“就像是发给每个人的信息──你要是泄露信息给媒体,我们就要抓你。”,“我可以说,奥巴马政府和布什没什么不同,他们对言论和新闻自由抓得更严,这最后变得很下流。”

里森并非第一个遭遇“下流”手段的人,他的同事、《纽约时报》记者朱迪思·米勒在2005年就曾因拒绝出庭作证被判入狱85天。里森的律师表示,这次他们还是会拒绝出庭,以此对抗传讯。但是,里森很可能会遭遇米勒一样的命运。

如果说,这上次把布什惹恼的是“窃听门”的内容,那么这次,白宫不满意的很可能是书中的第9章──《不合作行动》。其中披露了大量关于CIA是如何破坏伊朗核计划的行动内容和中情局的运作模式:“解雇探求事实者,践踏所谓的原则;训练暗杀人员,提议战争犯罪,和阿拉伯特工保持紧密联系,忽视其他政治问题……”

对于里森来说,中情局的这些丑闻是对自由的不合作运动,而对紧盯伊朗的奥巴马和中情局高管来说,里森这样偏执于真相的新闻从业者才是不合作分子。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