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资源是救灾的生命线

为什么那些警察要找黄福荣问话?一个民间志愿者要怎么样才能赢取官方的信任?为什么一个千里迢迢跑来救灾的义工必须得先过这一关才能留下来做他要做的事呢?

责任编辑:蔡军剑

玉树地震的启示就是重整本土资源的必要

黄福荣的故事已经不用再说了,大家都晓得这位患过肺结核的香港货柜车司机走上义工之路的过程。大家也知道他怎样捐献毕生积蓄,骑着一辆自行车四处为血癌病人募款。最后,我们还看见他的灵柩,里面躺着一个男人;他为了拯救被困的孩子,终于送出了自己仅余的一切。在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之下,只剩下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目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江苏人王颖娜,在四川什邡当过救灾志愿者。她和朋友们在当地曾经见过黄福荣埋头搬桌铺砖,静静地管理一间临时开设的爱心图书馆。她们觉得他很奇怪,沉默低调,总是在大批物资送达大量志愿者抵达之后就消失隐退,转换另一个战场。问他为什么不说话,他就自嘲“因为我普通话不好嘛,所以还是少讲话”;问他为什么不干脆给孩子上课,他便说:“我也没什么文化,不敢教小孩子们啊!”觉得他奇怪的不只是王颖娜,还有当地警察,他们三番两次找他谈话,请他离开。

为什么那些警察要找黄福荣问话?一个民间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