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界】波兰馆 窗花精灵
“波兰馆在纯粹建筑学意义上,作为一个重要的建筑,是波兰建筑设计成就又一典范。在上海世博会其他建筑物之中,无论白天,还是夜里,由于其灯光设置,波兰馆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波兰馆内部也会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外侧设计使进入展览馆的日光通过明暗对照,制造出屋顶下的多彩空间。”
4月2日晚,上海浦东世博园C片区波兰馆亮灯,五彩缤纷的景观灯将园区映照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镂空的造型,魔幻的灯光,似乎穿透了历史,把我们带到那个曾经叱咤中欧的波兰帝国。
“剪”出来的流光
“当代世界充满画面语言,各种图像资料非常普及,并且能被迅速利用。在这样的世界里,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展馆只有直接接触,才能留下一定影响。考虑到世博会的性质,波兰国家馆通过其独特的审美品位,传达波兰精神,成为一个易于辨认、凭借风格与内涵而令人难忘的文化表意符号。”
2010年上海世博会波兰国家馆的建筑设计方案,由华沙WWA Architects建筑设计事务所的Marcin Mustafa、Natalia Paszkowska、Wojciech Kakowski等波兰青年建筑设计师创作。该方案以波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为主题,外观设计融合现代时尚元素。设计师说,希望在社会文化快速变革的今天,传达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的必要性。
世博会波兰国家馆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呈纯白色,外形抽象而不规则,建筑表面布满镂空花纹,以波兰民间传统剪纸艺术为主题。虽然波兰剪纸造型和图案异于中国,但同样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气氛,远远望去,整个建筑就像是贴上了一张张笑脸的不规则的盒子。
“我们想避免民间艺术的直接性或经典模范的机械复制。波兰馆的建筑外形与传统有关,同时,它作为对该传统的当代风格重释,基于灵感融合了创造,而非直接模仿。”年轻设计才俊突出审美品味,形象地展现了波兰的文化。
建筑外部由相互交织的剪纸图案提供了丰富有趣的视觉体验。白天,波兰馆充分利用日光照明,阳光透过缝隙进入大厅,非常引人注目;夜晚,房间的灯打开后,整个建筑的镂空部分在光线的突出照耀下愈加金碧辉煌,内光外透营造出的灯光美感,将剪纸的感觉演绎得淋漓尽致。
以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为基点,波兰馆以城市多元文化融合、城乡相互影响作为其展览的主题,确定“人创造城市”的理念。
“波兰城市居民,是波兰最珍贵的财富,他们精力充沛、创业精神强烈、富有创造性。”设计者将“人”作为现代城市最重要的主体和创造者,将波兰人对生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融入建筑中,以现代化和地道民族风格的融合来吸引观众。
“折叠”空间
“波兰馆设计包含许多斜坡,一方面切合了剪纸的主题,另一方面增加了内部空间的几何趣味,使得展馆具有活力。”
波兰馆的设计细致而人性化,内部区域安排与外形相得益彰。展馆内部空间非常灵活,可以创造性地分割成具有不同功能的领域,用于小型展览、音乐演出以及售卖物品等。馆内有特定的路线引导参观者一路步行参观。外部路线直达展览馆的转弯处连接着入馆区的部分,上部有遮掩顶,此处可用于设置馆外餐厅,也可以保护排队的参观者不受日晒或降雨的影响。这座“绿色”展馆,将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参观者提供健康、适宜和高效的参观使用空间。
进入展览馆之后,参观者可直接到咨询台、餐厅以及小卖部服务区,然后进入主要展览区。该空间里,参观者能欣赏透过网眼外侧照进来的日光及其营造出的明暗错落的效果。此外,展馆内部墙体可以作为荧屏,用以播放有关波兰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影视片。参观者可以从主要展览区进入隔壁位于馆区上部的表演厅,馆内空间将变成所有表演和展览的背景,表演和展览与城市生活密切相关。
展览馆辅助功能空间位于建筑物最矮的部分,即屋顶入口坡道下部。参观者进入的下一个空间为城市未来主题展览区。底层木制地板上升,可变成一架楼梯,该楼梯同时能变成观看下方表演的观众座位。登上楼梯,参观者将位于展览馆空间的夹层楼面,该楼面用于介绍波兰各地区的展览。
上海世博会期间,波兰馆内将举办多种活动,推广波兰文化和科研成果,展示波兰美丽的景色和众多投资机会,还会有波兰各具特色的城市和地区介绍。
2010年正值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肖邦诞辰200周年。届时,世博会波兰馆将主打“肖邦牌”,展馆中心广场和音乐厅内将每日举办肖邦钢琴演奏会,参观者可以一边欣赏美妙的音乐,一边品尝健康地道的波兰传统美食。
肖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此前,2007年3月3日肖邦诞辰纪念日之际,已有一座高7米、重约2.5吨的肖邦纪念铜像在上海中山公园落成,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的肖邦像。铜像的基座采用钢琴造型:一组高低错落的黑白琴键,仿佛仍在大师指端迸发出优美的音乐。肖邦身形孱弱,忧郁而俊美,在他身旁,一棵象征波兰乡村风景的“马祖维兹省的枯柳”仿佛在行迎宾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