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新闻(100325)
责任编辑:郭力 马昌博 李梁 资讯 陈斌 实习生 丁婷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高房价“道德化”纠结难断 住建部力促保障房考核办法
□部委观察员 李乐
央企“地王”的漩涡让国资委和国土资源部几乎忙碌到了极致,因为在当下的房地产“道德化”的背景下,“不作为”的“政治责任”是任何一个相关部委都无法承受的道德风险。
倒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相对“清闲”,因为在此之前的房价与地价争论当中,住房建部始终坚持地价的上涨是推动房价上涨的主因,此后尽管国土资源部以公布地价占房价成本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反击,但这一次,央企一日刷新北京地王三项纪录的“行为”,无疑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不用亲自出手,就来了一次更有力的反击。
不过住建部自然也没真闲着,“《保障性住房考核办法》正在紧张的制定当中。”住建部的一位官员对本观察员透露,尽管与此同时一起制定的《基本住房保障法》已经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相应工作计划,但作为施政的“技术派官员”,对方知道《保障性住房考核办法》虽然级别低于《基本住房保障法》,但真正能够起作用的,还是这份未来的国务院行政规章。
在中国,行政规章的实际效力大过法律并不令人意外。上述官员告诉笔者的情况是,起草中的《基本住房保障法》将对地方政府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责任进行“法律意义的确认”,但对于未履行责任的“罚则”则不易在法律中进行规定,因为如是一来,便过于刚性,而“处罚”各级政府,则需要相应的灵活与空间。
正因如此,《保障性住房考核办法》将承担起细化罚则的职能,尤其是针对地方政府的“罚则”。这份行政规章有可能将保障性住房是否开发完成任务,作为行政首长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对于足够不作为的,很可能将给予行政处分。同时,罚则还将与中央财政预算中返还地方财政的税收以及相关转移支付挂钩。
这是一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企盼已久的权力,但权力利剑的另一面永远是压力。当国土资源部、国资委已经分担了房价上涨的相当部分的“道德与政治”责任的时候,如果保障性住房建设再出现闪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自然也没有什么空间去辩解了。
国土资源部
调研基层“缺地”真相
□部委观察员 陈晓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土资源部派了一百多名官员下基层调研。3月22日,国土资源部又举行了调研组汇报会,准备就调研的问题形成调研报告,拟递交有关部门。
一位参与了调研的人士对本观察员说,这次下去调研,很多地方政府看到国土部调研组来了,除了表示欢迎外,就是找一大堆用地大户们与调研组座谈,大谈地方如何缺地。
地方真的缺地吗?
上述调研组人员说,缺地是确实存在的,但是他们看到很多缺地的现象造成原因却值得商榷。
例如华北某城市,早就已开始用下一个土地规划年度的用地指标。该省大部分城市都提出了大城建的概念,这几年这些城市因为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出让的土地规模惊人。比如上述城市准备新建一个新区,用地指标2.2万亩,这相当于整个城市全年的用地指标。该省其他城市也都向调研组反映,用地指标缺口50%以上。
该省还做了很多“城乡统筹”的工作,让农村宅基地换出来的土地指标,变成了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指标。但这种交换,并没有给地方产业带来好处,而是是城市卖地和房地产开发的一个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民利益受到侵犯的情况,屡见不鲜。
华东某城市,也组织了一批开发商向国土部调研官员叫苦:拿地门槛太高,首付50%,保证金又20%,地价又被那些囤地企业和央企抬得很高,民营房地产企业参与不到房地产开发。该市一个村镇干部建议,他们宅基地流转的土地指标,直接和这些拿不到土地的开发商合作,建设商品房,也给农民建设安置房。
而这显然是类似“小产权房”,国土部官员没有采纳上述建议。
调研组成员于3月22日向国土资源部汇报了调研情况,据一位参加上述汇报会的人士说,每当有调研组说到地方成绩时,与会者大都兴趣不大;而讲到很多地方的问题时,大家都很“兴奋”。
网络编辑:王怜花